大红袍的岩骨何来,花香何在?

《陆羽茶经》中有记载:“茶者,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黄土。”也就是说,真正好的茶叶,应该是生长于岩石刚刚风化的土壤。这句经典,正好应验了武夷山出好茶这样一个事实。“岩骨花香”一词最早出现在林馥泉所著《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是林先生对岩韵的形容。

《陆羽茶经》中有记载:“茶者,上者生于烂石,中者生于砾壤,下者生于黄土。”也就是说,真正好的茶叶,应该是生长于岩石刚刚风化的土壤。这句经典,正好应验了武夷山出好茶这样一个事实。

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因为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茶人大部分在岩穴石隙中种茶,土壤正如《茶经》所说的“烂石”一样,非常适合茶叶生长。“岩骨花香”一词最早出现在林馥泉所著《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是林先生对岩韵的形容。

说到“岩骨花香”,刚接触武夷岩茶的人,有人说就是那股“烟火味”,有人说类似于夏天爆晒的岩石忽然被雨水打湿的味道,亦有人说茶汤中骨鲠的感觉……

似乎一千个人里,有一千种“岩韵”。说起来,它不是某种特定的香型,也不是特定的味蕾体验,它是由色、香、味共同体现出来的感受,是岩茶特有的岩韵和茶叶的氛香。

岩(韵)

所谓的“岩”,即纯正岩茶从生长环境中独有的岩土中汲取矿物质后所呈现出来的茶汤的口感、质感和汤味。岩韵靠鼻子闻不出来,必须得茶汤入口去感受。它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也并非是玄乎的东西,是可以体验到的。这因为这样,岩茶才具有探索和慢慢品味的意义。

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岩茶入口之后的那种独特的口感、质感,如鲠在喉。乾隆皇帝品大红袍后就留下诗句:“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非常精妙地写出了岩茶的“骨”的意思。众人说了:如鲠在喉,那岂不是很难下咽?非也,单有“骨”是成就不了岩茶美名的。所以不得不提到“花香”。

花香

茶叶冲泡中、茶汤和回甘中所呈现出的香味,不同品种、不同等级有一些不同的香味,如花香、果香、木香、奶油香、青苔香等等。这些品质的品味无定法,更不能仅以文字完全表述清楚,多喝多品自然就能体验到了。

岩茶的岩骨花香,不仅能让人通过茶的色、香、味体验到层次丰富且有变化的滋味,更契合了中国人刚柔相济、阴阳相伴的哲学观。在慢品细啜中,不仅让味蕾的活性得到充分释放,也能在精神上达到某种陶冶和升华。

这正是岩茶真正魅力所在的地方。

来源:茶频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