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冲泡方法,“干泡”和“湿泡”知多少?

但是,我们在日常喝茶中,会听到一些茶客谈论喝茶的“干泡和湿泡”。“湿泡”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干泡”?估计听说的人不是很多,就连一些资深的老茶客也知之甚少,那么“干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要了解“干泡”,咋们还得从“湿泡”说起,好让大家心里有面镜子,方便参照。

泡茶喝茶,是很多茶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叶已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我们在日常喝茶中,会听到一些茶客谈论喝茶的“干泡和湿泡”。“湿泡”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干泡”?估计听说的人不是很多,就连一些资深的老茶客也知之甚少,那么“干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哈哈,这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真是有这么一说,不过,干泡并非真的不用水冲泡,不要被文字给误导了。要了解“干泡”,咋们还得从“湿泡”说起,好让大家心里有面镜子,方便参照。

茶叶的湿泡法

1、什么是湿泡法

湿泡法是使用茶盘冲泡的一种泡茶方法,源于潮汕茶道。

2、湿泡法使用的茶具:

1、茶盘;2、烧水壶;3、茶巾(茶巾开口方向朝向自己);4、茶匙;5、茶夹;6、水盂(放品茗杯使用);7、茶则;8、盖碗(使用时一般要配茶虑);9、公道杯(公道杯的杯口与紫砂壶的壶嘴相对,都朝内,不可以杯口和壶嘴向外或斜放);10、品茗杯;11、茶虑;12、花器……

湿泡法

3、湿泡怎么泡?

湿泡法就是平常我们最熟悉的比较大众化的那种泡法,平日看到在大茶台上随意洗茶具茶叶,水直接倾倒茶台的做法称为湿泡。湿泡法最直观的判断方法是茶桌上有没有茶盘,或者说水能不能直接倒在桌面上。茶盘的作用就是可以将洗具、洗茶的水或泡茶时多余的茶水直接倒入,正因这样,你的整个茶桌看上去是湿湿的,所以就叫湿泡法。

现在的湿泡茶盘,源于潮汕工夫茶。由于淋壶等的需要,湿泡茶盘渐渐从一个小茶盘,发展成了现在更加方便的湿泡茶盘、茶台,各种材质,各种形状,近几十年来,大行其势。占领了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的泡茶空间。

4、湿泡步骤

第一步:(洗杯)白鹤沐浴。用开水冲洗碗盖、杯子、其它的茶具。

第二步:(落茶)观音入宫。把铁观音放入碗盖,一般7-8克,也就是一个小泡包装了。

第三步:(冲茶)悬壶高冲。把开水冲入碗盖,使茶叶滚动。一般以开水直接冲泡,需要注意的是,茶叶质量越低,水温一定要高一点,否则泡出来的茶水会比较难喝。

第四步:(刮泡沫)春风拂面。用晚盖轻轻地刮去白泡沫,使茶叶干净清新。一般刮去泡沫后,随即倒掉,因为第一冲不喝。接着第二冲开始,如上步骤。

第五步:(拿碗盖)三龙护顶。用三根手指头拿住碗盖,一般拇指和中指捏住两个对边,食指顶住碗盖顶部。这样的拿法手才不会被烫到。

第六步:(游园)行云流水。拿着碗盖顺时针游荡一圈。当然,这也是所谓的优雅吧,哈哈!

第七步:(倒茶)观音出海。泡0.5-1分钟,把茶水倒入品茗杯中。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泡的时间需要根据个人喜好和茶叶质量两方面判断,灵活变化。一般来说,喜欢喝浓一点的时间可以在1分钟左右,反之时间短一点,其二,茶叶质量差一点的,不宜浸泡太长时间,因为其茶水的苦涩程度偏高,浸泡久了口感更不好。

第八步:(喝茶)品缀甘霖。先用鼻子闻香味,后品尝气味。慢慢喝,慢慢品尝。

茶叶的干泡法

1、什么是干泡法

干泡法是不使用茶盘的一种泡茶方式。干泡法相较于湿泡法而言,一般不使用茶盘,废弃茶水直接倾倒在垃圾桶而不是茶盘,这样能保持桌面干净且易收拾,还可以随心更换竹席和茶巾的款式,既不乏泡乌龙茶古香古色的风格,又增添了布置茶席的乐趣。

干泡法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来自日本,有人认为来自台湾,还有人认为来自闽南。其实源于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泡茶的方式,是否真正符合工夫茶的核心价值。

干泡法茶具

2、干泡法使用的茶具:

1、壶承或干泡茶盘(盛放紫砂壶/盖碗和公道杯);2、烧水壶;3、茶巾;4、茶匙;5、茶夹;6、水盂(用于盛放废水);7、茶则;8、盖碗;9、公道杯;10、品茗杯;11、花器;12、茶席巾;13、茶虑……

3、干泡怎么泡?

干泡法是简洁方便、更为艺术雅致的泡茶方法。讲究的是随时随地,追求的是意境和心情,因此,做表演或者学习时,必须要注意力集中,身心要自然舒适,如果不集中或者不自然很容易把水滴的到处都是。

前期:铺好茶巾,准备好茶具。

1、先用开水把茶坏,茶壶都清洗一次,把水倒到垃圾桶里或者水孟里;

2、把茶叶放进茶壶,加水,洗茶,把洗茶的水倒进垃圾桶里;

3、正常泡茶,分茶,大家饮用;

4、使用干泡法来泡铁观音、滇红或者绿茶。

两种泡法区别

两种泡法的区别:

湿泡法用茶盘,泡茶时可以打湿茶盘。干泡法用的一般都是壶承,小而简单便于携带,桌面要求保持干爽,收拾方便!

干泡法,泡茶席不囿于地点,室内户外,溪畔山间,皆可成席。茶兴浓时,席地而居,随手把茗。茶与器皆出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美茶、美器、美境、美心,天人合一,方为茶之道。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