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煮茶、蒸茶,三大泡茶方式你都了解了吗?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传统又蕴含着诸多文化魅力,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投茶入水,茶叶在热水中渐渐舒展,热气氤氲,茶香四溢,这就是泡茶。不过,除此之外,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中,还有煮茶和蒸茶两者方式,对于泡茶大家也许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蒸茶和煮茶,了解的人也许不多,今天,小编就喝大家一起唠嗑一下。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传统又蕴含着诸多文化魅力,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也相应的提高,喝茶就是其中之一,喝茶,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投茶入水,茶叶在热水中渐渐舒展,热气氤氲,茶香四溢,这就是泡茶。不过,除此之外,我国悠久的茶文化中,还有煮茶和蒸茶两者方式,对于泡茶大家也许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蒸茶和煮茶,了解的人也许不多,今天,小编就喝大家一起唠嗑一下。

何为泡茶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们只会把茶叶放在嘴里咀嚼。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泡茶是凭心而至的一种品茶艺术,爱茶人士对于茶器和水温都有各自的要求,因此相同的茶叶泡出来的茶也会存在些许差异。泡茶的魅力在于每一泡茶汤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香气和韵味,看茶叶在杯中绽放,上下翻飞,浮浮沉沉喝茶人的心绪就能慢慢地平静下来。独坐窗前,抑或与知己对坐,壶起水落、司,茶香满室,闲谈之间,自成一片天地。

何为蒸茶

蒸茶,是制作茶叶的工序之一,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气将茶蒸热,使梗、叶变软,以利压制成形。蒸茶工具有灶、釜、甄、叉。其制作材料分别以土、铁、木、瓦、竹所制成。唐代茶叶生产从采摘茶叶到制成茶饼共有七道工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蒸茶为第二道工序,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将茶蒸热,使梗、叶变软,以利压制成形。宋代贡茶在采摘之后、蒸造之前,还要比唐茶多一道工序:拣茶。

蒸茶具体步骤是将水倒入壶中,将茶叶放置在壶中的滤网内,加热后水温渐高,通过蒸汽回旋将茶叶变软,形成滴滴茶水,回落至壶中,周而复始。蒸茶不如煮茶繁琐,又比泡茶更具仪式感,是两者之间平衡的选择,出品稳定,茶香四溢。用玻玻璃器皿蒸茶是喝茶人最佳的选择,它的营养价值更高且安全卫生,透明的材质能看到蒸茶的全过程。喝茶人看着茶汤从透明变得醇厚,茶香一点点地融入茶汤中,能得到其他茶器无法达到的视觉享受。蒸煮后的茶汤很好地保留了茶叶本来的清香,茶汤口感相较于煮茶更清新,但是滋味更浓郁。

何为煮茶

煮茶是一种茶艺,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的茶汤,茶汤颜色是品评茶汤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品煮茶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叫:转碗摇香。在中华文明鼎盛的唐宋时期,中国人喝茶就是煮着喝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专门阐述了煮茶的过程。陆羽说:“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茶具为茶而生,通过不同的茶具能将茶的韵味发挥到极致。一壶淡茶、一杯香茗,为生活凭添一份乐趣,也为我们的人生增色几分。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中写道:“活水还须火烹。”煮茶的精髓便是用活水激发茶叶内部的清鲜馥香。煮茶的茶器众多,多以铁壶和瓷器居多,其中也存在着些许差异。用铁壶煮茶,水的温度较一般不锈钢茶具煮出的温度略高,而且铁壶具有较好的保温能力,因此用老铁壶冲煮出来的茶汤,香气和口感更浓郁。对于普洱茶而言,制作时经过长时间的深度发酵,煮茶时必须用足够的沸水,才能使其陈香和茶韵发挥得淋漓尽致。用铁壶煮茶能更好地保留茶汤中的营养元素。据茶器专家介绍,生铁壶煮茶,会出现山泉水效应,并且它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氯离子,使茶汤口感更软滑,味道更加甘甜。

中国最早的茶具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青瓷茶具,其中黑瓷茶具便是许多爱茶人士的首选。黑瓷茶具出现在晚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时期,最终衰微于明、清时期。从宋朝开始,唐朝的煎茶法逐渐发展成点茶法,宋朝斗茶的盛行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黑瓷茶具烹制的茶汤入杯后,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

煮茶茶汤

结语:

煮茶、蒸茶和泡茶是三种不同的品茶方式,很多爱茶人士都会通过蒸茶和煮茶的方式来制作一杯香醇浓厚的好茶,但是很难定义它们之间的优劣,对于冲煮方式的选择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喜好和时间的安排。泡茶可以让人感受到每一次冲泡带来的口感变化,煮茶则追求口感的稳定,而蒸茶是在蒸汽回旋中做出一杯绵长的茶汤。现代煮茶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多以铁壶和瓷器煮茶,一般在煮茶时不将茶叶捣碎。现代蒸茶则多以玻璃器皿为主,冲泡后营养价值更高且安全卫生,由此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