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珠宝文化发展历程

珠宝是一种时尚装饰物,领袖时尚有数千年历史,佩戴珠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俗,然而珠宝文化形成时尚,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人类由生存至生活;而后由生居到装饰、佩饰,走过了漫长艰难的路程而发展过来的。

珠宝是一种时尚装饰物,领袖时尚有数千年历史,佩戴珠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风俗,然而珠宝文化形成时尚,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人类由生存至生活;而后由生居到装饰、佩饰,走过了漫长艰难的路程而发展过来的。为了研究珠宝文化的时尚,我们先应从研究珠宝文化的温床和确立文化的载体入手,以求更好的发展和规范珠宝文化市场,使其成为不衰的文化时尚。

史曰:“黄帝之前,民只知冬居窟,夏居巢,游于山林,饮毛如血。而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珠宝文化是随着服饰文化的改进而产生的,黄帝时,胡曹制衣,越裳氏承之,民始知遮羞耻,避寒湿;同时西王母族亦发明了玉石文化,折玉戴胜,珠宝文化与服饰文化相互辉映,创造了上古的文明时代。

夏代,宝玉成为时尚,锡人、三苗为著名的玉雕氏族,锡人所贡之玉曰:“磬错”。《史记夏本纪》曰:“锡贡磬错。”孔安国曰:“治玉石曰错,治磬错也。”三苗所贡之玉则称“璆琳、琅玕”。《史记夏本纪》又曰:“三苗大序,其苗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孔安国释曰:“璆琳,皆玉;琅玕,石而似珠者。”夏人以佩璗玉为荣,并以玉圭分等级,因而玉成为夏代的文化特征,因玉是锡人、三苗贡物,并非夏人所产,因而难得寻觅,故而,夏人称之为“宝玉”。汤武王革夏,夏后氏宝玉尽归商族所有。《史记殷本纪》曰:“汤遂伐三嵏,俘厥宝玉。”三嵏是夏诸侯,夏桀战败后携宝玉退保三嵏,被汤武王俘获,因此商殷族承传了宝玉文化。

据历史记载:殷纣王腐败是因玉雕开始的,殷纣王原是一位很有事业心的天子,生活也很朴素,一年,方国向殷纣王进献了一只玉碗,殷纣王非常喜爱,但玉碗要有玉箸和山珍海味才般配,于是殷纣王开始四处搜刮诸侯珍宝,并不惜发动战争,商殷王国由此逐渐腐化衰败走向灭亡。殷纣王临死也不忘他的珠宝,他穿上宝玉衣,将所有的真爱珠宝堆在露台之上,自焚而死。《史记殷本纪》载:“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宝玉衣是商殷天子入殓时所穿的葬服,汉代因袭此俗,刘氏王者死后,享穿玉衣入殓,今出土的有汉代中山靖王玉衣可为证。

战国时期,珠宝文化已成为时尚,为一块“和氏璧”,张仪与楚国结怨;赵国与秦国生隙,演绎出多少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蔺相如以护璧之功跃升为上卿,因而使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廉颇不满,一出“将相和”戏剧脍炙人口,将二人的恩怨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不朽的佳作。因而,珠宝文化,珠宝案件成为历史、小说、戏剧、影视的主要创作题材,使其如虎添翼,更加丰满充实。由于锡人、三苗创造了玉石文化,使石器时代出现了低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划分,而珠宝文化的产生,则推动了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步伐,至今宝玉仍是衡量社会价值的一种标准,在新加坡华人中,拥有蓝宝石者被视为贵族的象征;而缅甸人喜爱佩戴翡翠;藏族人则以珠宝镶于服饰之上为贵。上古锡人、三苗族所创造的珠宝文化,其社会贡献之大已成为不朽。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