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与西施泪

闻讯赶来的西施伤痛欲绝,她强打精神,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范蠡跟前,轻轻地摘下了挂在胸口处、她视为自已生命一样爱惜的蠡,捧在掌心,禁不住泪如泉涌。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那一刻,天地日月也为之动容。

这是一段有关西施与范蟊的凄美爱情故事,那忧伤的琉璃传说直到今天还被人们不时提起……

从见到西施的那一刻起,范蠡就在她那沉鱼落雁惊为天人的美貌里沦陷了。两情相悦之时,他曾想亲手送一件定情之物给她,但思来想去,始终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都无法与自己的恋人相配。

或许是上天的补偿吧,那时,郁郁不得志的他突然眼前一亮。从王宫出来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要将那件以自已命名的“蠡”,精心打造成一件举世无双的首饰,打造成以心相许的定情之物送给西施。

数月后,他终于如愿以偿。这件首饰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配饰。

不料就在这一年,他担心已久的事情终于还是无法抑制的发生了:勾践闻知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图讨伐越国以报父仇,所以决定先发制人。

史记载:“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但年轻的越王心意已决,亲率举国之师征讨吴国,范蠡亦未能成行,勾践调拨了五千人马,命其留守都城。”

越王三年来亲手训练的精锐部队果然如虎狼之师般行动迅捷,只可惜,他们所面对的是伍子胥精练三年、在数量上更数倍于已的吴国雄兵。越王勾践回来的和出师一样迅速,不过,此时的他,身边只有六百余人,这些人还是范蠡从留守部队中抽调的二千人的接应部队中的残余。如果没有他们,勾践也许就和他的大军一样,永远地留在吴越边境上了。

越王和范蠡的三千人马困守会稽山。

春秋左传载:“越子以甲盾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宰喜否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三月,越及吴平。吴入越不书,吴不告庆,越不告败也。”

范蠡的计谋再次拯救了越国。在他的运筹下,大夫文种亲往吴国,贿赂了吴宰喜否,最终说服了吴王和谈。但吴王提出的一个重要条件,如天崩地裂般几乎摧垮了范蠡。二十年后,他说:大名之下,不可久居也许正是源于此。

吴王的条件是:必须让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前往吴国和亲。

会稽山,越国的中军帐内,勾践从王座上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已有些失魂落魄的范蠡跟前。越王抬手摘下了腰间那柄范蠡亲手为他铸造的王者之剑,躬下身来,双手托剑:先生,拿上此剑,带着西施回楚国去吧!

范蠡当然想走,就是洒尽一腔热血,他也愿带着西施远走天涯。

此时,王剑在手,离开会稽山自是不难,但身后越国的百姓们呢?更何况山下还有十万虎视眈眈的吴国大军。而此时,勾践的这番的举动背后,又何尝没有包含王者的权谋之意呢?

其实,当年d李大捷之后,若不是恐范蠡功高震主,又怎会让他交出兵权,铸剑三年?出征之日,若是听从范蠡苦谏,以逸待劳,又何至有全军覆没的结局……那一刻,范蠡想通了很多。

勾践的话,象晴空霹雳般在营前炸响,范蠡亲手训练出来的三千越甲也誓死要与吴军一战,哪怕是玉石俱焚。

闻讯赶来的西施伤痛欲绝,她强打精神,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范蠡跟前,轻轻地摘下了挂在胸口处、她视为自已生命一样爱惜的蠡,捧在掌心,禁不住泪如泉涌。

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那一刻,天地日月也为之动容。从此,晶莹剔透的蠡就有了生命,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泪在其间流动,仿佛能感觉到她那淡淡的呼吸,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

从此琉璃就作为爱情的象征,一直到到今天。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