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骨质疏松要如何诊断?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按照发病因素,可以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针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以及骨质疏松的含义,我们特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敏军为大家解读。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检查,确定骨质疏松是否引起身体的并发症,为治疗提供依据。

骨质疏松按照发病因素,可以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多于老年人身体退行性病变,以及老年的年龄增长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与身体自身基础性疾病有关,临床上常见的有内分泌因素以及外伤等因素,不同的疾病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临床上需要注意区分。针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以及骨质疏松的含义,我们特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敏军为大家解读。

骨质疏松如何诊断?

骨质疏松的诊断实际非常简单,一是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代谢指标、破骨指标、骨头破坏的指标和水平以及骨折生成的指标和水平;二是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骨密度的高低,与正常人群对比后可以准确诊断;三是定量CT,即QCT检查,可以直接计算骨头的密度,但这是比较少用的。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骨头中的骨质大量丢失、生成不足,导致骨头生长正向失衡、骨量逐渐减少,进而降低骨头的质量和结构强度,容易引起骨折。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老年女性,超过95%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老年人,而年轻人患内分泌系统疾病时也可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老年女性,超过95%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老年人。而年轻人患内分泌系统疾病时也可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骨头中的骨质大量丢失、生成不足,导致骨头生长正向失衡、骨量逐渐减少,进而降低骨头的质量和结构强度,容易引起骨折。

骨质疏松在临床上的诊断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对于症状表现比较轻的患者,需要进行影像学和实验室的检查,影像学检查的内容包括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特别是核磁共振检查,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明确的依据。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检查,确定骨质疏松是否引起身体的并发症,为治疗提供依据。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