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长寿的经验秘方

对于寿命正确的认识是老年人长寿的前提。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老年人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老年保健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显得越来越强烈。但要达到健康长寿这一目的,其中的奥秘并非人人皆知。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平均占13%左右,北方农村高达40%以上。
对于寿命正确的认识是老年人长寿的前提。过去有人这样说:"一个人从生下来之日起。就等于接近死亡一天。"这种说法其实是十分错误的,这种消极认识不利于人的健康。更不利于增寿。应该说。一个小生命的出现,是从母体里 就开始增寿了。孩子呱呱落地。就与大自然、人群、宇宙接触;生活一天。就是增加一天的寿命。这就叫增龄又增寿。而且增龄的过程是终生都在进行。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使自己潇潇洒洒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中医理论里就讲到天人合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虽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老年人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老年保健已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显得越来越强烈。但要达到健康长寿这一目的,其中的奥秘并非人人皆知。

总的来讲,老年人健康长寿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健康地生活,要做到生理、心理健康,适应四时变化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如果老年人都能做到从这几方面去努力,那么自然会感到活得自然、潇洒、幸福和快乐。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因而人的各种生理活动,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时变化相适应。中医学非常注意环境、季节、气候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并指出"人客观存在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也就是说,老年人要延年益寿。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的变化,而绝不应超越自然的变化。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二反之,则会出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因此,老年人更应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调节阴阳,顺应自然的变化,维持正常的生理规律,同时也可以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自己生存的需要,达到长寿的目的。

适应四时需要注意一些季节性常见病。感冒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的常见病。这种病对一般人来说是小病。但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有可能因此引起严重并发症。故老年人对感冒切不可掉以轻心。人到老年,各器官系统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均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其中呼吸系统衰退得更早更明显,因为呼吸系统是人体对外开放的门户,经常受污染空气的刺激。呼吸系统衰老的表现是黏膜萎缩;表皮纤毛上皮细胞减少。纤毛脱落;分泌细胞功能衰退,分泌物减少,致使呼吸道的防御机能和抗病能力大大降低。由于肺泡扩张,肺内气体增加,很容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此外,老年人的呼吸肌萎缩,胸廓活动幅度变小,通气功能降低。为细菌和病毒在肺内滞留繁殖提供了条件。这些因素决定了老年人一旦患感冒,很容易得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老年人得支气管炎和肺炎,危险性比一般人就大了。因为青少年和中年人对炎症较敏感,症状出现较早,容易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反应却比较迟钝。炎症早期很少出现症状,出现了也就比较严重了。加之老年人的抵抗力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于是,支气管炎可能被延误成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会演化成化脓性胸膜炎、肺脓肿或心包炎等严重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平均占13%左右,北方农村高达40%以上。而很多老年人对慢性支气管炎不那么重视,而它恰是引起肺心病的祸根。它会引起支气管狭窄,使肺中气体不能充分排出。内压增大。乃至肺泡破裂,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内压增加又挤压肺泡壁的毛细血管,使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引起肺动脉压增高,增加有心室射血的阻力。日子长了,右心室壁肥厚,心肌收缩力减弱。出现心力衰竭,容易得肺心病。可见,预防感冒是老年保健的关键,应引起充分重视。

虽然不同的老年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养生保健方法。而不同的方法,对健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老年人如能自我分析性格的特点,遵循以下养生规律、原则。扬长避短,那么将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养后天、保先天是老年人养生的基本原则二中医学将人的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将肾称之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所藏之地。故而对老年人来说,养后天,饮食有节,保先天,重视藏精乃是更为重要的。饮食有节。脾胃健运,化源不竭,正气充沛,可以延年,中医学有"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为脾胃之健,对维持机体的气血通调,筋骨之健,乃至生命之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人脾胃功能比较虚弱,注意保养脾胃的健康,也是延年益寿的关键。护后天,乃是保养肾气,肾藏先天之精。为水火之宅,是人体一身元气之所至,五脏之阴非此不生。非此不化。肾在人的生殖、发育、衰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知,保养肾精。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应该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只有善于调养,才能保真全神,精神并茂,以延年益寿。

调情志、惜精神,是老年人养生时须谨记的要点。中医学把人的情志变化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个方面,称之"七情",七情不节,精神过劳。则神志散乱,气血失调,内脏不安而引起各种疾病。中医认为"喜乐无度则伤心,大怒气逆则伤肝,悲哀不止则伤肺,常忧久思则伤脾,大惊卒恐则伤肾".老年人的情感易躁易动,平时应注意调节七情,减少各种异常的刺激,防止七情过激,心胸要宽。遇事不慌,无所惊恐,少思无悲,精神愉快,才能永保安康。

慎起居、宜劳逸,是老年人生活应遵循的规律。起居有节,劳逸适度这也是养生妙道。起居有节乃是指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是指活动的动静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体内阴阳协调,气血和平,脏腑机能均衡,故可健康长寿。中医学认为。活动可以促进气血正常的运行转输,筋骨刚劲。脏腑和调,病不得生。所以说慎起居,宜劳逸也是老年人养生要领之一。

勤锻炼、益长寿。是老年人保持健康活力的法则。体育锻炼可以保健身体,预防疾病。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气血疏通,促进脏腑的功能,"春三月。此为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便去生。"但是,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体内脏器有不同程度的衰老,故锻炼要适度。不可过激、过强。以防损害身体。

资料表明,人类的平均寿命正愈来愈长,这就充分说明。只有通过人类自身得天独厚的聪明才智,合理改善自己的生存发展条件,才能使人体和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应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使人们健康长寿的憧憬。变得更为现实。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