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中暑的预防、治疗及防暑药粥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不能正常调节体温而发生的机体代谢紊乱的急性症状。造成中暑的因素有人的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中暑按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主要为失水失钠所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以昏眩、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血压下降为常见。应在夏日酷暑炎热季节针对上述病因果取预防措施。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中暑
二、怎样预防中暑
三、防治疗中暑的药粥
四、中暑的救助措施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不能正常调节体温而发生的机体代谢紊乱的急性症状。造成中暑的因素有人的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有些人身体承受力差,还有一些人身体素质差,体弱、肥胖、先天性汗腺缺乏等。他们容易疲劳、饥饿、失水、失盐,所以极易中暑。客观原因如在高温车间工作、通风不畅、露天作业、直接在烈日下曝晒、公共场所通风设备缺乏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的身体散热减慢,甚至不能散热,而导致中暑。中暑按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主要为失水失钠所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以昏眩、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血压下降为常见。

怎样防治中暑

中暑的发生,主要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或外界气温增高,以至人体不能适应所致。

其发病的外因是外感暑热之邪,内因一般则在于正气虚。特别是脾胃虚弱者,不能适应外界气温变化而致病。此外,还有一定诱因,如在气候炎热下劳作,长途行走,或在通气不良及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过度体力劳动及饮食起居失常均可发生中暑。应在夏日酷暑炎热季节针对上述病因果取预防措施。

注意防暑保护在烈日下劳动要鼓草帽和准备清凉饮料(荷叶水、绿豆汤、薄荷茶等)。还要自各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并耍注意劳逸结合。

注意饮食起居:饮食要消谈,不宣多食浓煎厚味或过分油腻的食品,居住地要清凉通风。在饥饿的情况下,要避免在高温环境下继续劳动。

要节制房事:房事过度可以使人虚损而使暑邪乘虚发病。

扶正防暑;平素体虚的人,有易于中暑的内因,因此必须适当服药,扶助正气以防暑热。如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可用参荟白木散加减服用。对其他慢性疾病者,也必须早期治疗。

当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一定时问后,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心悸、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当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服防暑药品、清凉饮料及防暑药膳预防病情发展。

如果已经发生中暑,应尽快把病人拾到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把上身稍垫高,然后先用温水敷头部及擦全身,后用冰水或井水敷病人头部,或用酒精遍擦全身。同时给病人扇凉,按摩四肢及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散热能力,亦可采取刮痧或针刺疗法急救。

防治中暑的药粥

夏季烈日熏蒸,酷暑难忍,人们在工作、劳动或学习时,往往因气候炎热而中暑。若能经常食用一些清暑泻热、利尿通淋的药粥,便可有效预防。下面介绍儿则防暑药粥,供选用。


1.竹叶粥

配方:鲜竹叶45克(干者30克),生石膏60克,大米60克,砂糖适量。

制法:先用竹叶、芦根、石膏同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砂糖即可。每日分2—3次服食。

功效;清除热烦,利尿通淋。竹叶清心火,利小便;石膏清热泻水;芦根养阴生律,除烦止渴,竹叶粥既能预防中暑,又能治疗中暑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 2.芦根粥配方:鲜芦根150克,竹茄15克,大米60克,生姜2片。

制法:持芦根洗净、切段与竹茄同煎,去渲加大米、生姜煮为稀粥。分2次服食。

功用;清热除烦,生津止呕,可治疗中暑烦渴,恶心呕吐。

3.决明子粥

配方:炒决明子15克,白菊花10克,大米6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格决明子入锅微妙,至有香气时取出,待冷后与菊花同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冰糖,稍煮即可。

功用;清热泻肝,明目通使。决明子滑肝、明目、通便,白菊花清肝火,散风热。此粥适用于中署头目眩晕、头痛、便秘,还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

4,白扁豆粥

配方;鲜扁豆120克(干者60克),大米60克。

制法;将扁豆洗净,与大米同煮为粥。早晚分2次服功用;清热解署,健脾利湿,相中止呕。既可预防中又可治疗中暑,花粉生地粥 .配方;花粉、生地各30克(鲜者各60克),大米30制法:将二药同煎取汁,或鲜者切片煎取浓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日服2次。

功用;清热、生津、凉血、止揭。《本革新编》云;“云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神农本章经》言花粉“主消渴,身热,烦热,大热,补虚安中”。因而花粉生地粥既可防治今暑,又可治疗署病伤阴和低热不迟、口鼻出血。

中暑的救助措施

中暑的救助措施如下。


(1)发生中暑后,立即把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

(2)解开患者衣扣、腰带等,敞开上衣,用电扇、冰袋、酒精等给患者降体温。

(3)在患者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体温高时用30%乙醇或凉水擦浴。

(4)丧失意识的患者让其侧卧,开放气道,出现心脏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5)针灸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6)尽快叫救护车,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抢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