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知对方不好,却依旧不愿离开

在爱情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对的人,而在各式各样的恋爱套路被曝光的今天,可以说很多时候双方其实都是在打一场明牌,想要识别出对方的问题并不难,但有时候即便能够识别,我们却依旧无法离开对方。在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好时,有的人会向自己的好朋友求助,“我到底是该分手还是继续容忍?”

 在爱情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对的人,而在各式各样的恋爱套路被曝光的今天,可以说很多时候双方其实都是在打一场明牌,想要识别出对方的问题并不难,但有时候即便能够识别,我们却依旧无法离开对方。

在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好时,有的人会向自己的好朋友求助,“我到底是该分手还是继续容忍?”“现在这个情况,我该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得到一个答案或许也会让我们感到宽慰,但即便是再天衣无缝、尽善尽美的答案,通常也无法使我们自己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因为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便已经确定了自己是舍不得离开对方的,是想要去挽留的。那么我们不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在恋爱的初期,双方都会有意无意的去迎合对方心中理想伴侣的形象,但随着关系的深入,彼此都会不可避免的暴露更多的真实自我的部分,这时我们再去看对方,或许便会出现诸多不是,甚至发现对方完全不适合自己,但离开依然是一个非常难的决定,因为似乎在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了对方,这种习惯则代表着对方已然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客体,就好比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对一个孩子而言,拥有一个好妈妈当然是最好,但如果妈妈不够好的情况下,那么即便是拥有一个坏妈妈也远比没有妈妈要强上许多,好坏和有无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若是好坏,那么我们或许只需要去思考如何与对方相处,这个过程虽然煎熬,却不致命,但若是有无,问题则变成了我们是否有勇气去面对重要客体的丧失,有能力去处理丧失带来的哀伤,很多时候,这是令人崩溃的。

另一方面,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也离不开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因为最早经历的亲密关系,便是与父母的关系,所以在和伴侣的相处中,我们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原生家庭的影子,如果在早期和父母的亲密关系相处中有遗憾和缺失,那么未来和伴侣的关系中,或许我们会有意的想要去弥补遗憾和缺失的方面,但这经常都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我们是认同曾经有缺憾的亲密关系模式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对方诸多不好的抱怨,其实恰恰说明了对方与我们心中至亲至爱之人的形象是吻合的,那么当然我们也就不会选择离开对方。

在一段关系穷途末路之时,放下自己内心的执着,勇敢的表达,或许会让我们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失去对方后,即便不值得,我们也不妨畅快的表达自己的悲伤,不为别人,只为彻底的放下,成就更好的自己。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