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的励志故事大全

在这个当时连一辆自行车没有的地方,小余华开始了与众不同的童年。别家小孩的童年,父母疼爱,嬉笑不断,五彩缤纷,余华的童年,是刀光血影,哭声连连,黑白交织。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年幼的余华经常穿梭在医院里。每每睡到后半夜,余华会被凄怆的哭声惊醒。

作家余华的励志故事大全

篇一:

太平间睡过午觉的孩子

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

1960年,余华出生在浙江杭州,父母都是医生,可以说是令人羡慕的“双职工”家庭。后来,因父亲工作调动,年仅3岁的小余华跟着父母,来到了浙江省海盐市。

在这个当时连一辆自行车没有的地方,小余华开始了与众不同的童年。

别家小孩的童年,父母疼爱,嬉笑不断,五彩缤纷,余华的童年,是刀光血影,哭声连连,黑白交织。

那时,医院就是余华的家。这边是住房,对面是外科手术室。就连上个厕所,都要经过阴森森的太平间。

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年幼的余华经常穿梭在医院里。在父亲工作时,他常常偷溜手术室。

小余华看到父亲拿着明晃晃的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鲜红色的液体顺刀留下,他也不觉得害怕,直到被父亲呵斥赶出外科手术室。

白天属于血腥,夜晚属于哭声。

每每睡到后半夜,余华会被凄怆的哭声惊醒。那哭声里道尽了亲人离世的悲凉,听的次数多了,余华竟听出了每个哭声的不一样。

在医院里,有个地方大家都避之不及,唯独余华对它情有独钟。

那就是太平间。当时的太平间,就是一个挺宽的水泥床。对于小余华来说,那无疑是夏天最舒服的地方。

在一个炎夏的午后,小余华热得不行,于是就偷偷跑到太平间的水泥床上,睡了一个美美的午觉。

他高考两次落榜,23岁弃医从文,33岁凭一书封神,靠的是什么

就这样,血腥、哭声、太平间贯穿了余华的整个童年,小小年纪的他,就早早的感受了死亡,看淡了生死,但他看不到的是,命运之光在悄然陪他长大。

篇二:

“我识字少”

余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打趣到“不少人点评我的文章时,说我语言简洁。那其实我识字少。”

一代名师写出如此现实主义巨作,在无数粉丝眼中德高望重的先辈,却可以如此放平姿态,拿自己开玩笑,瞬间采访氛围就变得轻松起来。

篇三:

余华曾说: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

余华自己的童年经历是影响他写作的关键性因素。在余华的早期作品里,他的小说充满血腥和暴力,人物经常遭受残酷的死亡,这和他“血淋淋”的童年阴影分不开关系。

余华刚上小学的时候,“文革”开始了,他目睹了一次次的游行,一次次的批斗,一次次的枪毙场面,因为见得太多,也就习以为常。余华的父母都在医院工作,父亲在做手术的时候,余华曾偷偷看过,那些血淋淋的纱布、病人的嚎叫、简陋的手术室都变成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renwugushi.com]。

夏天酷热的时候,余华常找不到乘凉的地方,偶然一次机会,他发现太平间很凉爽,于是他就躺在太平间那个水泥床上睡午觉,丝毫不觉得恐惧。

而这种隐藏在炎热季节的凉爽,大概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的死亡气息。

因为在医院长大,余华常常半夜被哭喊声惊醒,那是失去亲人的哭声,这种哭声一响,就说明了一个生命从世间消失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别人心中的回忆。

余华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在生的时间中感受死的气息,又在死的踪迹中感受生的存在。

也正是这种特殊的经历,我们在读《活着》的时候,才会被故事里的生和死打动,才会被生命的真谛震撼。

余华18岁的时候,当了一名牙医。但他比较向往文化馆的工作,于是开始尝试写作。后来发表了几篇小说后,他真的变成了文化馆的员工。

26岁到29岁的余华,写了大量充满血腥和暴力的作品,白天他在小说世界中杀人,夜晚就在梦境里被他人追杀,梦里的他孤立无援,常常被梦境吓得大汗淋漓,心脏狂跳,然后惊醒。

天亮之后,余华开始继续写作,他的作品依然是血淋淋的,好像他已经忘了昨日的噩梦,就这样来回循环了3年,他的精神已到崩溃的边缘,可他浑然不知,依然沉浸在自己亢奋的世界里。

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漫长的梦。在这个梦里,他梦见自己被枪毙,而枪毙的场面就和幼年时自己看到的那样,那一刻梦醒时,他才决定,以后不能再写血腥和暴力了。

之后余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还心有余悸。如果他没有经历那个梦,没有作出改变,他猜想自己应该已经精神失常。有时候,人生和写作很简单,一个梦或者一个记忆,一切都改变了。

1991年,余华出版《在细雨中呐喊》,1992年,出版了《活着》,1995年出版《许三多卖血记》,他的写作风格也是通过这三部小说改变的。当时有人看到这些作品都说,那个先锋作家余华已经消失了。

在很多评论家的眼中,余华之所以告别了血腥和暴力,是因为他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他的笔端自然多了很多温情。

在《我们生活在巨大差距里》这本杂文集中,余华第一次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因为童年血淋淋的经历,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也因为一个目睹自己死亡的漫长梦境,他才下决心告别这种写作风格。

余华在书中说:我一直认为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世界最初的图像就是在那时候来到我们的印象里的,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对这个图像做一些局部的修改,有的人可能改动得多一点,有的人可能改动得少一点。

每一本书都带着作者的温度,在他后面的多部小说里,我们看到了温情和悲悯,而他最近出版的新作《文城》,更是充满了温暖的人文情怀。

作者和作品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心境,时刻影响着作品的走向。余华在很多作品里都写过南方小镇,那个小镇所特有的气味就是他对自己家乡的回忆,他也说过:每一次写作,都是回家。

我还一直觉得余华很年轻,今天特意查了一下,他已经61岁了,作者的经历和成长也会在作品中逐渐显示出来。之前读《文城》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太过平淡和温柔,没有之前的犀利,现在想来,人在渐渐老去的时候,内心也一定会越来越平静,越来越柔和,而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温柔多情了起来。

看了余华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我们就会懂得,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座宝藏,因为那是独属于自己的。

下一篇:余华名人名言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