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带来的空虚和迷茫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两类人,一类是总喜欢夸大自己的优点,吹捧自己的人,他们总是喜欢通过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方式去体现自己的强大和优秀。还有一类是总在证明自己没有错的人,他们通常并不会去有意的抬高自己,但只要事情出现问题,他们便会想方设法的将问题的原因和责任归咎于外界,证明问题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引发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两类人,一类是总喜欢夸大自己的优点,吹捧自己的人,他们总是喜欢通过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方式去体现自己的强大和优秀。还有一类是总在证明自己没有错的人,他们通常并不会去有意的抬高自己,但只要事情出现问题,他们便会想方设法的将问题的原因和责任归咎于外界,证明问题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引发的。

表面上看起来,前者自负,后者自卑,但实际上两者都是自我价值感不确定的表现,不论是希望别人说自己好,还是不希望别人说自己差,都潜在的体现了一种观念,便是我好不好,取决于对方如何评价我。这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了他人的评价之上,这样的价值感显然是虚弱易碎的,而为了保住这份价值感,常常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满其他评价者的期待和需求,以此去获得他们的正向评价,虽然有时这的确使得我们在某些方面磨练和提升了自己,但伴随而来的,则是对工作和生活的厌倦,觉得无聊,没有意义,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其实非常清楚,这份虚假脆弱的价值感,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自我价值感的建立,离不开我们的成长环境,孩子从降生的第一天,便开始需要去面对一个崭新的现实世界,父母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而为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和关注的程度,则决定了孩子自我价值感的稳定与否,比如对很多从小就非常重视孩子成绩的父母而言,孩子考试考的好就会得到丰厚的奖励,考的不好往往免不了一顿责骂或是问责式的谈话,这对孩子而言便是一种选择性的,有条件的爱,孩子会觉得“成绩好的我是值得被爱的,成绩不好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将自我的价值感建立在成绩的好坏上。当然对很多孩子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还是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随之而来的是毕业之后的迷茫,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他们赖以证明自己价值感的标准在进入社会后消失了,在没有了学校的成绩排名之后,他们很难仅凭自己本身去确定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只有真正的去承认和接纳曾经觉得自己不好的一面,才能让自我变得更完整,更有机会去建立无条件的自我价值感,继而让真实的自己更好的与现实世界融合,而非放弃部分自我的迎合。


上一篇:为什么会家暴?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