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悲观,做事爱拖延,是什么心理状态?

不少企业管理者都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悲观了。打鸡血也不管用,做事拖拖拉拉。团队真是不好带!在领导看来,这些年轻职员的“拖延症”,其实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员工爱偷懒,或是现在的年轻人吃不起苦。职场年轻人的“拖延症”,有多种心理需求存在。例如小王可能会在任务完成期间,额外安排客户会议等事项。

不少企业管理者都感叹道: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悲观了。打鸡血也不管用,做事拖拖拉拉。团队真是不好带!

新一代的职场人,家庭经济条件比上一代人明显好了很多。所以更多的年轻人会更在意情绪价值。

在领导看来,这些年轻职员的“拖延症”,其实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员工爱偷懒,或是现在的年轻人吃不起苦。

职场年轻人的“拖延症”,有多种心理需求存在。当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屡屡遭遇挫折时,自然也就会产生悲观、消极等情绪。

如果企业领导能够理解这些员工的心理需求,或者直接采购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员工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那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年轻人的“拖延症”,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论几岁,我都还是个“宝宝”

拖延者口号:我需要你们所有人的照顾和爱

这些拖延者,他们有个愿望,即:希望自己得到“外部世界”很好的包容和照顾。

例如手上有个任务,需要在今天完成。但是拖延者哪怕就是把工作带回家,熬了一个通宵,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第二天领导需要收集资料,拖延者就可能会很害羞,也很委屈地说道:“对不起,领导,我昨天通宵想要做好。可就是来不及,我也没办法”。

领导看着拖延者熬红的眼睛,和浓重的黑眼圈,只能安慰道:“好,我知道了。你把已经完成的部分交给我吧。剩下的我自己来”。

拖延者听话地把未完成的文档,发给领导。回到位置上,闷闷不乐。同事看到了,也忙着过来安慰:“没事的。你都熬了一个通宵,领导不也没说你什么嘛。以后熟悉业务了就好”。

拖延者通过这样的情境,获得了领导的谅解,同事的安慰。这些就类似于得到了“外部世界”的照顾。

但熬夜的通宵,拖延者很可能是凑凑合合地完成了部分内容。其他时间要么在刷手机,要么在微信上跟朋友诉苦说自己要熬夜做资料。她并没有很有效地去利用时间。

而领导收到的部分完成的资料,大部分也会是“废料”,可利用价值度不高。

这类拖延者,很容易吸引身边人去照顾她,谅解她。

领导对于这类拖延者的评价,一般会是:“小高这个人呢,工作态度是可以的。可就是能力不太行。还是太年轻,还不够老道”。


二、你敢给我定时间框架,我就敢给你打破框架

拖延者口号:不破不立,谁都没资格给我立规矩

这类拖延者,有自己的坚持和规矩。只要是来自他人制定的时间,就会激发起这类拖延者的“叛逆之心”。

领导:小王,这个任务,你看需要多久能完成?

小王:领导,要不下周吧。我一旦完成了,就立马发给您。

领导:那就在下周三下班前吧。记得,不能再晚了。

小王:好的。领导。


这类来访者,潜意识中是很憎恶别人给自己限定时间的。在意识层面,小王知道要听从领导的话。

但“叛逆的心”会不断跳动,小王在潜意识中会安排自己无法在领导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例如小王可能会在任务完成期间,额外安排客户会议等事项。到时候领导问起来,小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段时间,有三组客户找我。实在来不及”。

因为小王以事实为依据,领导也无可奈何,只能让小王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安排交付。

对于这类拖延者,领导要的越急的任务,他们就越会拖延。因为他们很厌恶被别人控制的感觉。


三、故意拖延,获得竞争优势

拖延者口号:我是有策略的拖延

这类拖延者,是从利益角度出发的。因为有的拖延,是可以为自己谋得利益的。

就像跨部门的数据合作,如果两个合作部门又存在竞争关系的话,那么拖延者晚交付数据,可以为自己的团队争取到时间窗口。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拖延症,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或影响到人际关系。

对于“宝宝”型的拖延者,迟早会让职场领导给自己打上差评,甚至被末位淘汰。

“叛逆”型的拖延者,也会让领导有种被“对抗”的感觉。

“故意”拖延者,更是会让人恨得牙痒痒,找个机会就会对其进行打击。

但对于拖延者而言,由于对这些心理活动不够了解,所以常会以为自己就是“犯懒”而已,但又很难对自己的这些顽症宣战。

这时可以通过寻找心理咨询,或阅读相关书籍,来了解自我。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