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化学生物系,|,新冠中和治疗领域研究新进展

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传染的大流行,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SARS-CoV-2出现了许多突变株,存在从现有的中和抗体或疫苗治疗中逃逸风险。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中和治疗的策略来快速应对SARS-CoV-2及其突变体、以及未来相关的冠状病毒。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生物系杨朝勇教授课题组在新冠中和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 Spherical Neutralizing Aptamer Inhibits SARS-CoV-2 Infection and Suppresses Mutational Escape"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 DOI: 10.1021/jacs.1c08226)。

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COVID-19)传染的大流行,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目前,SARS-CoV-2出现了许多突变株,存在从现有的中和抗体或疫苗治疗中逃逸风险。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中和治疗的策略来快速应对 SARS-CoV-2 及其突变体、以及未来相关的冠状病毒。

针对此问题,杨朝勇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鸡尾酒式中和适体-金纳米颗粒偶联物(SNAP)以阻断 SARS-CoV-2 的受体结合域 (RBD) 与宿主 ACE2 之间的相互作用。凭借多价、多位点适体组装以及金纳米的空间位阻效应,SNAP对 RBD 表现出非凡的结合亲和力(Kd=3.90 pM),对真正的 SARS-CoV-2 感染具有高效的中和能力(IC50=142.80 fM),比报道的中和适体和抗体低约两至三个数量级。 更重要的是,多价多位点的结合和空间位阻的协同阻断策略,确保了SNAP广泛的中和活性,几乎完全阻断了三种突变假病毒的感染。SNAP 策略为开发针对 SARS-CoV-2 和其他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自疫情爆发以来,杨朝勇教授和宋彦龄教授致力于研发中和适体以阻断新冠病毒侵染,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Anal. Chem. 2020, 92, 14, 9895-9900;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21, 60 (18), 10266-10272)。

该研究实验部分主要由该院2019级博士生孙淼完成,真病毒水平验证由香港大学刘斯文博士后完成。该系杨朝勇教授和宋彦龄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陈鸿霖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谭蔚泓院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22409、21735004、21874089、21775128)等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1c08226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