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院士/赵祖金教授《Angew》,31.5%!红色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迄今最高的电致发光效率

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有前途的发光材料,在过去几十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HOMO和LUMO之间的小重叠降低了振子强度和辐射衰减速率,通常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因此,具有超过600nm电致发光峰值的高效红色TADF材料是非常缺乏的。这些分子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通过增加分子的刚性和平面度,有利于提高发射效率和促进水平取向。

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的有前途的发光材料,在过去几十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其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捕获电产生的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的重要能力,基于TADF材料的OLED内部量子效率(ηint)的理论上限可以达到100%。设计TADF材料的一种常用策略是利用电子给体(D)和受体(A)构建扭曲的分子构象,以分离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通过减少最低单线态激发(S1)和最低三重态激发(T1)态之间的能差(ΔEST),可以确保快速RISC过程。对于从T1态到基态(S0)具有更窄能隙的红色TADF材料,根据能隙定律,非辐射衰减速率(Knr)比蓝色和绿色材料的更大。HOMO和LUMO之间的小重叠降低了振子强度和辐射衰减速率(kr),通常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因此,具有超过600 nm电致发光(EL)峰值的高效红色TADF材料是非常缺乏的。

最近,唐本忠院士和赵祖金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Realizing Record-High Electr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31.5% for Red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olecules”的文章,他们开发了由吸电子吡嗪[2,3-f][1,10]菲罗啉-2,3-二腈核和各种给电子三芳胺组成的红色TADF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通过增加分子的刚性和平面度,有利于提高发射效率和促进水平取向。它们在纯薄膜中显示出近红外(NIR)发射(692–710nm),在掺杂薄膜中显示出具有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73–90%)的红色延迟荧光(606–630nm),并且在薄膜中更倾向于具有大水平偶极比的水平取向,呈现出高光学外耦合因子(0.39–0.41)。它们的非掺杂OLED显示出具有最大外部量子效率ηext,max可达1.0–1.9%的近红外光(716–748 nm)。它们的掺杂OLED可以发射红光(606–648 nm),并实现出色的ηext,max,最大值高达31.5%,这是迄今为止报告的发射超过600 nm的TADF材料的最高值。这些红色TADF材料在显示器和照明设备中有很大的潜力。

图文导读

他们合成了四个新的红色TADF分子,具有强吸电子吡嗪[2,3-f][1,10]菲罗啉-2,3-二腈(DCPPr)核和给电子三芳胺(Ar3N)部分,包括N,N-二苯基萘-1-胺(α-NDPA),N,N-二苯基萘-2-胺(β- NDPA)、三苯胺(TPA)和N,N-二([1,1'-联苯]-4-基)苯胺(DBPPA)。DCPPr具有刚性和平面结构,其吡啶环中的氮原子能够与Ar3N相邻苯环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这有利于有效提高分子的刚性和平面度。实验和理论结果验证了这些DCPPr衍生物具有更红的PL发射和更高的PL量子产率(ΦPL),比报道的无分子内氢键的对照分子(TPA-DCPP)高(图1)。

图1 DCPPr-α-NDPA、DCPPr-β-NDPA、DCPPr-TPA、DCPPr-DBPPA和TPA-DCPP的化学结构、优化基态(S0)结构、前沿轨道振幅图和能级。

在无氧稀甲苯溶液中,这些DCPPr衍生物在478–495 nm处表现出吸收最大值,这是由ICT态产生的,并在598–620 nm处发射红色PL峰,具有ΦPL为72–83%。但在极性四氢呋喃溶液中,DCPPr-α-NDPA的发光强度由于强烈的ICT效应而大大降低。通过向四氢呋喃溶液中添加大量不良溶剂水,PL强度明显增强(图2C和2D)。其他分子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这归因于在高水含量下形成分子的纳米聚集体。与四氢呋喃溶液相比,纳米聚集体中极性降低和分子内运动受限是增强PL强度的原因。

图2 (A)DCPPr衍生物 纯膜(实线)和3 wt%DCPPr衍生物:CBP(虚线)掺杂膜中的PL光谱。 (B) DCPPr-α-NDPA掺杂薄膜的瞬态光致发光随时间变化的衰减光谱。(C) DCPPr-α-NDPA在不同水含量(fw)的THF/水混合物中的PL光谱。(D) THF/水混合物中DCPPr-α-NDPA的I/I0值与fw的曲线图(I0是纯THF中的光致发光强度,I是混合物中的光致发光强度)。

在纯膜中,它们在692–710nm处显示NIR PL峰(图2A),在氮气气氛下ΦPL为6–13%。为了减轻平面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和减少非辐射衰减,这些分子以3 wt%的低浓度掺杂在非极性4,4'-双(咔唑-9-基)联苯(CBP)主体中。通过这种方式,其PL峰蓝移至606–630 nm(图2A),ΦPL高达73–90%,与甲苯溶液中的相当。在这些分子中,DCPPr-α-NDPA在薄膜中的发光波长最短,ΦPL最高,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空间位阻和较弱的D-A相互作用。

考虑到这些DCPPr衍生物的近似轴对称和相对平面构象,测量了角度分辨和偏振分辨PL来研究发射偶极子方向。以DCPPr-α-NDPA为例,它更倾向于高的水平分子有序排列,3 wt%浓度的纯膜中水平偶极比为88%,掺杂膜中为80%(图3A和3B)。优化S1态下计算的跃迁偶极矩主要位于DCPPr部分的x–y平面(图3C和3D)。因此,除了DCPPr部分的平面结构外,分子内氢键增强的分子刚性和平面性也有利于水平取向。

图3 (A)不同Θ//s下,掺杂在CBP中的3 wt%DCPPr-α-NDPA和(B)DCPPr-α-NDPA纯膜的测量(符号)p偏振PL强度(在PL峰值波长处)随PL角的变化和拟合线(线和虚线)。(C) S1态下DCPPr-αNDPA的俯视图和(D)侧视图,偶极矩(红色箭头)。

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分子在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HATCN(5nm)/TAPC(50nm)/TCTA(5nm)/EML(20nm)/TmPyPB(40nm)/LiF(1nm)/Al)中的电致发光性能,其中这些分子在CBP主体中的掺杂膜在不同的掺杂浓度(3、5和10wt%)下作为EML工作。和未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这些掺杂器件辐射出蓝移的电致发光,但大大提高了电致发光效率,这与它们在纯薄膜和掺杂薄膜中的发光特性一致。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EL光谱逐渐红移。当掺杂浓度为10 wt%时,这些掺杂OLED显示深红光,峰值在634–652 nm范围内,并且ηext,max高达18.8–25.0%。在3 wt%的低掺杂浓度下,基于DCPPr-β-NDPA、DCPPr-TPA和DCPPr-DBPPA的器件在616–622 nm处呈现红色EL发射峰值,并且最大亮度(Lmax)高达17050–30450 cd m–2,ηext,max达25.4–27.5%。在相同掺杂浓度下,DCPPr-α-NDPA器件在606nm处辐射红光峰值,并提供出色的EL性能,具有35770 cd m‒2的高Lmax和31.5%的ηext,max,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EL峰值超过600 nm的红色TADF OLED的最高值。

图4 (A)插入EL光谱的亮度-外部量子效率图,(B)CBP中浓度为3 wt%的掺杂OLED的亮度-电压-电流密度图,以及(C)EL峰值在600–680 nm范围内的红色TADF OLED的最大外部量子效率超过20%。

亮点小结

综上所述,作者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由DCPPr受体和各种Ar3N供体组成的红色TADF分子。它们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从而增加分子刚性和平面度,从而提高PL效率,而不会破坏延迟荧光性质。更重要的是,由于DCPPr核的平面和刚性以及分子内的氢键,这些分子倾向于采用水平偶极取向,导致较大的水平偶极比,从而产生较高的Φout。因此,实现了优异的EL性能。他们的非掺杂OLED显示近红外光,峰值达到748nm,ηext,max高达1.9%。他们的掺杂OLED达到红光到深红光(606–652nm),具有最高ηext,max为31.5%。这是已报道的EL峰值超过600 nm的红色TADF OLED的最佳EL效率。这些结果表明了分子内氢键的构建可能是设计高效的TADF材料的一种实用方法。

全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11172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联系邮箱: yzhao@koushare.com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