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王建浩/蒋鹏举教授团队MRC,以权达变—具有可调控AIE性能的自示踪聚合物递药系统

最终获得的AIE活性聚合物被进一步用于构建载阿霉素的自示踪递药系统,作为诊疗一体的平台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成像指导的肿瘤诊疗一体化治疗方式由于其目标精准、疗效可控等优势,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该治疗方式需要荧光分子以聚集状态封装/接枝在给药系统之中,但传统的有机小分子发光团多具有聚集淬灭(ACQ)的性质,因此严重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因此,通过设计切实可行的荧光性能调节机制并指导合成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药物载体对于解决该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最近常州大学王建浩/蒋鹏举教授团队报道的一项工作通过在共轭聚合物药物载体中引入分子内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对,首次提出通过双分子内FRET对的调节来实现聚合物AIE行为调控的策略,并基于此成功地开发了新型自示踪抗癌药物递送系统。FRET涉及从供体到受体的长距离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可以方便地对聚合物的性质进行微调,可以很方便地调节聚合物的一些重要光学性质,如荧光颜色和发射强度等。该论文通过Suzuki偶联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双分子内FRET对结构的聚合物,并通过改变不同组分含量比例的方式为聚合物设计了在ACQ和AIE之间可调控的荧光性能,以获取聚集态下较强荧光信号。最终获得的AIE活性聚合物被进一步用于构建载阿霉素的自示踪递药系统,作为诊疗一体的平台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工作以“Modulation of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to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inding a biocompatible polymeric theranostics platform for cancer therapy”为题发表在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期刊上,常州大学药学院讲师王程为第一作者。论文获得了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BE20186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3670),江苏省青蓝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WILEY

论文信息:

Modulation of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to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inding a Biocompatible Polymeric Theranostics Platform for Cancer Therapy

Cheng Wang,Ziyu Wang,Shaoqing Chen,Pengfei Cui,Lin Qiu,Shuwen Zhou,Hua Jiang,Pengju Jiang,Jianhao Wang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

DOI:10.1002/marc.202100264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marc.202100264

原文刊载于【AdvancedScienceNews】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