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南方医科大学刘启发/戴敏发现体细胞突变预测正常核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克隆性骨髓干细胞疾病,其特征在于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易患急性髓系白血病。识别个体化的预后危险因素对于指导最佳治疗很重要。该研究首次报道了FAT1和IL-7R突变与正常核型MDS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allo-HSCT可能无法克服其不良反应,但这需要大样本量的验证。

来源:iNature(ID:Plant_ihuma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是一组克隆性骨髓干细胞疾病,其特征在于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易患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DS的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减灭治疗,如传统的AML样化疗、低甲基化剂(HM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根据风险分层进行免疫调节。识别个体化的预后危险因素对于指导最佳治疗很重要。

2021年7月26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启发及戴敏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8.19)在线发表题为“Somatic mutations predict prognosi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patients with normal karyotyp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了四个突变基因——TP53、DNMT3A、FAT1 和 IL-7R 突变,它们与正常核型的 MDS 患者的生存期较短有关,而在异常核型组中只有 TP53 突变被发现是不利的。该研究结果表明,allo-HSCT 可能会改善 TP53 患者的 OS。该研究首次报道了FAT1和IL-7R突变与正常核型MDS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allo-HSCT可能无法克服其不良反应,但这需要大样本量的验证。

本研究的价值受到患者数量相对较少和治疗方案的异质性的限制。然而,在临床实践中,MDS 的不同治疗方案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由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仅取决于样本可用性,该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些选择偏差。

2020年8月10日,南方医科大学刘启发团队在LancetOncology(IF=33.75)在线发表题为“Sorafenib maintenance in patients with FLT3-ITD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undergoing 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中国的七家医院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随机的 3 期试验。该研究发现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FLT3-ITD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索拉非尼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该策略可能是 FLT3-ITD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合适治疗选择(点击阅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是一组克隆性骨髓干细胞疾病,其特征在于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易患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DS的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减灭治疗,如传统的AML样化疗、低甲基化剂(HM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和根据风险分层进行免疫调节。识别个体化的预后危险因素对于指导最佳治疗很重要。

国际预后评分系统 (IPSS) 及其修订版 (IPSS-R) 已开发用于对 MDS 进行分层,主要取决于外周血参数、细胞形态学和常规细胞遗传学。然而,超过一半的患者核型正常,少数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没有获得细胞遗传学信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细胞突变也是 MDS 的重要预后危险因素。在这里,该研究调查了体细胞突变对正常核型 MDS 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2 年 10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共确定了 366 名连续的新诊断 MDS 患者,其中 304 人被纳入本研究,但 62 名患者的遗传信息缺失。其中女性 124 名,男性 180 名,中位年龄为 51(范围:15-87)岁。根据细胞遗传学将它们分为两组:正常核型组和异常核型组。

140 (46.1%) 名患者具有异常核型。最常见的异常是复杂的核型。281 名患者(92.4%)携带至少一种突变,正常组 148 例(90.2%),异常组 133 例(95.0%)(P = 0.118)。正常组的突变数大于异常组,平均值分别为3.87 ± 2.87和3.12 ± 2.14(P = 0.011)。比较整个队列>5%检测到的突变频率,结果显示ASXL1、CD101、KDM6A、SH2B3和IL-3RA突变在正常组中更常见,而TET2和TP53在异常组中更常见。分析遗传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复杂核型与TP53突变之间存在正相关。SH2B3 突变显示与 FAT1 和 CD101 突变正相关。

95例患者接受细胞减灭治疗,未行allo-HSCT,包括63例HMAs,30例化疗联合HMAs和2例传统AML样化疗,126例allo-HSCT,其中45例未行细胞减灭术,81例行移植前减瘤术,14例免疫调节,66例支持治疗,3例患者放弃治疗。正常组中接受支持治疗的患者多于异常组(P = 0.001),因为正常组中的低风险患者更多(P < 0.0001)。两组之间的其他治疗没有显著差异(所有P > 0.05)。在接受细胞减灭术的 95 例患者中,正常组 51 例,异常组 44 例,中位周期分别为 4(范围:1-10)和 5(范围:1-12)(P = 0.240)。与野生型相比,TP53突变患者的总体缓解率较低,而EP300突变患者的总体缓解率较高。

诊断后中位随访24(1-86)个月,62例患者发生白血病,其中正常组35例,异常组27例(P = 0.657)。Cox回归分析显示IPSS-R(HR 1.53;P = 0.021)和DDX18(HR 2.67;P = 0.043)突变是整个队列中白血病转化的危险因素,而TET2(HR 5.55;P = 0.034)突变是白血病转化的危险因素。正常核型组和 RUNX1(HR 5.43;P = 0.012)、U2AF1(HR 17.53;P = 0.006)和 DDX18 突变(HR 9.03;P = 0.016)是补充型组中的异常危险因素。

随访期间,175 名患者存活,129 名患者死亡。正常组和异常组的 2 年总生存率 (OS) 分别为 64.8% 和 38.3%(p < 0.000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分别为 65.0% 和 47.1%。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HR 1.02;P = 0.027)、IPSS-R(HR 1.80;P < 0.0001)、TP53(HR 2.36;P < 0.0001)和DNMT3A(HR 1.80,P < 0.0001)和DNMT3A(HR 1.83, P = 0.044)是风险因素。而allo-HSCT(HR 0.50;P = 0.001)是整个队列中OS的保护因素。

总之,该研究确定了四个突变基因——TP53、DNMT3A、FAT1 和 IL-7R 突变,它们与正常核型的 MDS 患者的生存期较短有关,而在异常组中只有 TP53 突变被发现是不利的。TP53 突变被认为是 OS 的不利因素。该研究结果表明,allo-HSCT 可能会改善 TP53 患者的 OS。一些研究表明 DNMT3A 是一个不利因素,但 allo-HSCT 是否可以在 MDS 中克服它仍不清楚。该研究结果表明 DNMT3A 患者的 OS 没有被 allo-HSCT 改善。FAT1 突变与实体瘤预后不良有关,IL-7R 突变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生存率较低。FAT1 和 IL-7R 的预后意义,以及 allo-HSCT 是否可以改善 MDS 的预后突变未见报道。该研究首次报道了FAT1和IL-7R突变与正常核型MDS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allo-HSCT可能无法克服其不良反应,但这需要大样本量的验证。

本研究的价值受到患者数量相对较少和治疗方案的异质性的限制。然而,在临床实践中,MDS 的不同治疗方案是不可避免的。此外,由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仅取决于样本可用性,该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些选择偏差。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606-3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方联系,我方将在核实情况后对相关内容做删除或保留处理!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