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漏芦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漏芦也叫狼头花、野兰,其根及根状茎可以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下乳、舒筋通脉之效,可以用来治疗疥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等症状。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千金子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漏芦也叫狼头花、野兰,其根及根状茎可以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下乳、舒筋通脉之效,可以用来治疗疥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等症状。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千金子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1、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本草求真》

2、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本经逢原》

3、漏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

4、漏芦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次。(《本草汇言》)

5、漏芦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给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萎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6、漏芦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7、漏芦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本经》

8、漏芦治肿瘤:漏芦在临床上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漏芦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9、漏芦杀虫,洗疮疥用之。《本草拾遗》

10、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本草经疏》

11、漏芦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12、漏芦治疮痈初起,以及乳汁不下、乳房肿痛等症:漏芦苦寒,有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漏芦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漏芦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

13、漏芦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14、漏芦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血衄.血痔,温疫等症。《山西中药志》

15、漏芦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16、漏芦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日华子本草》

17、漏芦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

18、漏芦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19、漏芦治室女月水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20、漏芦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药性论》

21、漏芦疗谐瘘疥。(陶弘景)

22、漏芦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别录》

漏芦的禁忌

1、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漏芦。

2、连翘为使。《日华子本草》

3、气虚者禁用漏芦。《得配本草》

4、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漏芦。《本草经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