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杨梅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禁忌

杨梅又称圣生梅、白蒂梅,具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作为药用而言,其味甘、酸性平,具有和胃止呕、生津止渴之效,可以用来治疗心胃气痛、痢疾、吐泻等症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杨梅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禁忌吧。食用杨梅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免损坏牙齿。

杨梅又称圣生梅、白蒂梅,具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作为药用而言,其味甘、酸性平,具有和胃止呕、生津止渴之效,可以用来治疗心胃气痛、痢疾、吐泻等症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杨梅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禁忌吧。

杨梅的功效与作用

1、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

2、杨梅治胃气痛:杨梅根(要白种的)一两。洗净切碎,和鸡一只(去头、脚、内脏),水酌量,炖二小时服。(《闽南民间草药》)

3、杨梅树皮6克,水煎服,治牙床溃疡。

4、杨梅治痔疮出血:杨梅根皮四两。炖一只老鸭子吃。(《贵州草药》)

5、杨梅用高粱酒浸,每次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腹泻,痧气腹痛。

6、杨梅治外伤出血:杨梅根皮研细末,敷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杨梅治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搐鼻取嚏。(《纲目》)

8、恶疮疥癣。用杨梅树皮及根煎汤洗。

9、杨梅叶子的有效成份杨梅黄酮具有收敛剂,兴奋剂和催吐剂的作用,用于腹泻、黄胆肝炎、淋巴结核、漫性咽喉炎等。

10、杨梅治鼻息肉或一般肉芽:杨梅(连核)合冷饭粒捣极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11、杨梅的树皮素还具有抗氧化性、消除体内自由基。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

12、杨梅治风虫牙痛:杨梅根皮(厚者,去粗皮)一两,川芎三钱,麝香少许(另研)。上药细末研匀,每用一字,先含温水一口,次用药末于两鼻内搐之,涎出痛止为效。(《杨氏家藏方》立愈散)

13、杨梅治痢:杨梅烧服之。(《普济方》杨梅方)

14、杨梅树皮研末,每次3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若每服10克,早晚各一次,用开水或烧酒送服,治腰骨挫伤疼痛。

15、杨梅预防中暑:杨梅浸烧酒服。或用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16、杨梅治吐血,血崩:杨梅根皮四两。炖肉半斤吃。(《贵州草药》)

17、杨梅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的功能,有助于减肥。

18、杨梅治跌打扭伤肿痛:杨梅树根二至四两。水煎,熏洗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9、从食物性味讲,杨梅性温热、味甘酸,入肺、胃二经,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止吐止痢等功效。

20、杨梅治走马牙疳:鲜杨梅根第二重皮,捣极烂,调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21、杨梅治汤火伤:杨梅蛲灰为末,调茶油敷。(《泉州本草》)

22、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不仅可直接参与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功效。

23、杨梅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功能性胃痛:杨梅树根皮(去粗皮)、青木香(马兜铃根)各等量。均洗净切片烘干,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含杨梅树根皮和青木香各一钱半。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丸,温水送服。(《全展选编·内科》)

24、杨梅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泉州本草》)

25、杨梅治一切损伤,止血生肌,无瘢痕:杨梅和盐核杵之如泥,成挺子,竹筒中收,遇破即填,小可即敷之。(《经验后方》)

26、杨梅树皮15克至30克,水煎服,治瘰疬。

27、杨梅治疝气:杨梅新根二两。水煎,酌加酒或红糖服。(《福建中草药》)

28、杨梅用陈酒浸(酒越陈越好),每日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痢疾。

29、杨梅治刀斧伤筋:杨梅树根(烧存性,外黑内焦黄)一两,冰片三分。共研极细末,用耐以药末撒布伤处,以绷带扎护,夏天一日换一次,冬天三日换一次(伤处忌沾生水,忌摇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30、杨梅治臁疮:杨梅根皮三两。煨水服。又用杨梅根皮适量,煨水洗患处。(《贵州草药》)

31、杨梅中含有维生素C、B,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32、杨梅治膈食呕吐:杨梅鲜根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杨梅的食用禁忌

1、杨梅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孟诜)

2、杨梅忌生葱。《日华子本草》

3、杨梅多食令人发热。《开宝本草》

4、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杨梅。《本经逢原》

5、杨梅多食发疮致痰。《本草从新》

6、杨梅在食用方面,适宜胃气痛、烦渴、急性胃肠炎、痢疾患者食用;适宜患有口腔咽喉炎患者食用;适宜肥胖者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宜习惯性便秘患者食用。

7、除了上面的几点适宜吃杨梅的情况外,杨梅还有一些需要忌食的地方。凡阴虚、血热、火旺、有牙齿疾患和糖尿病患者忌食;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病患者要慎食;杨梅忌与生葱同食;杨梅性温热,食用不宜过量,否则会令人身体发热。食用杨梅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免损坏牙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