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既能发现不均衡又能创造不均衡

企业家的基本功能有两个:第一个是发现不均衡,第二个是创造不均衡。企业家就是利用不均衡赚钱,最后推动市场的均衡。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没有企业家的篇章,因为教科书总是假设经济处在均衡当中,这是不对的。没有新一代的企业家,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增长就不太可能实现。
企业家的基本功能有两个:第一个是发现不均衡,第二个是创造不均衡。如果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就没有利润;只有当市场处于不均衡的时候,才有利润可图。企业家就是利用不均衡赚钱,最后推动市场的均衡。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没有企业家的篇章,因为教科书总是假设经济处在均衡当中,这是不对的。

发现不均衡其实就是抓住机会套利。这类企业家从古到今都有。共有三类套利行为:第一类是跨市场套利,到价格贵的那个地方卖东西;第二类是跨时间的套利,如果预期未来一个东西会贵,可以进行股票的买卖;第三类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套利,这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家会去做的事情。

打破均衡就是创新。经济达到均衡之后无利可赚了,所以一定要打破均衡。比如说苹果公司引入了Ipad,就是打破均衡,原来只有电脑。最早对创新进行研究的就是熊彼特,他在191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的创新理论包括引入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发现新的原材料、实现新的组织形式等。我将其归结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这三个方面。套利活动使得经济走向生产可行性边界,或者在生产可行性边界从不合理的点转向一个更为合理的均衡点。创新就是不断的把生产可行性边界往外移。

过去30年,中国企业家做的主要就是套利,没有创新。一般所说的中国三代企业家,八十年代的厂长转变的企业家,九十年代的官员转变的企业家,和互联网时代的海归企业家,当然互联网时代有一些创新。这是因为在过去30年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计划经济下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旦市场放开以后,不均衡到处都是,只要办一个企业,生产任何东西都可以赚钱,所以产生的都是套利的企业家。

未来如果我们想用企业家4.0这个概念,和前三代企业家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要由套利型企业家转向创新型企业家。原因在于经过30年的发展,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未来的第四代企业家一定要做成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否则没希望赚钱。企业家定型以后再转型是很难的,所以企业家经常是一代淘汰另一代,而不是原来的一代转变成新的一代。现在我们要从配置效率的增长转向真正的创新驱动的增长,这需要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家。没有新一代的企业家,中国经济的创新驱动增长就不太可能实现。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