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鼠新化石为确定地层年代提供新证据

粗壮豫鼠上颌骨化石的CT三维重建图。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新生代地层发育与青藏高原向北扩展生长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豫鼠新种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寺口子组—清水营组地层中的发现,为确定该区域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年代提供了关键证据。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从中始新世早期到晚始新世,豫鼠属呈现出颊齿逐渐增大、齿冠高度增加、体重增长的演化趋势。

粗壮豫鼠上颌骨化石的CT三维重建图。巩皓供图

(记者崔雪芹)近日,《古脊椎动物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李强团队关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古近纪豫鼠新种的研究成果。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新生代地层发育与青藏高原向北扩展生长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豫鼠新种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寺口子组—清水营组地层中的发现,为确定该区域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年代提供了关键证据。

豫鼠属是一类具有豪猪类型头骨和松鼠类型下颌的啮齿动物,属于啮齿目梳趾鼠超科。自1975年李传夔依据河南渑池的化石标本建立豫鼠属以来,该属的材料不断被发现并报道。

研究团队在调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沉积发育和六盘山构造隆升的过程中,从寺口子组—清水营组地层中发现了新的豫鼠化石标本。新发现的豫鼠化石是已知所有豫鼠种类中个体最大、齿冠最高、齿尖齿脊最粗壮的一个种,因此被命名为粗壮豫鼠。该新种的牙齿特征具有明显的进步性,表明它的时代应该属于晚始新世(约3800万~3400万年前)。

与粗壮豫鼠相同的层位还发现有安氏脊齿鼷鹿类,该化石的大小和形态与蒙古阿尔丁鄂博的安氏脊齿鼷鹿几乎完全一致。蒙古阿尔丁鄂博动物群的时代通常被认为是晚始新世,因此安氏脊齿鼷鹿的发现,进一步说明该套地层存在晚始新世化石层位。

此外,团队还对前人报道过的豫鼠属化石进行了系统厘定,对豫鼠属的属征及其模式种——豚豫鼠的种征进行了详细修订。研究团队还试图估算豫鼠的体重,根据经验公式计算,豫鼠的体重可能在485~880克之间。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从中始新世早期到晚始新世,豫鼠属呈现出颊齿逐渐增大、齿冠高度增加、体重增长的演化趋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