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研发新型叶片气孔表型检测技术

本报讯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表型团队教授杨万能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叶片气孔表型测量新技术,并对不同玉米材料干旱胁迫下的气孔性状差异及其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作物叶片气孔表型高通量检测和遗传机制解析提供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本报讯(记者李晨)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表型团队教授杨万能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叶片气孔表型测量新技术,并对不同玉米材料干旱胁迫下的气孔性状差异及其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作物叶片气孔表型高通量检测和遗传机制解析提供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

研究人员利用两种不同分辨率的便携式显微成像仪获取玉米活体叶片气孔显微图像。基于TipScope提取低分辨率的气孔图像,研发FPN深度学习模型提取和分析气孔数量和气孔密度;基于ProScope HR2提取的高分辨率气孔图像,研发RCNN模型区分打开气孔和闭合气孔,并计算开闭气孔数量。

该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分割气孔,进而提取6个气孔性状。实验结果表明,和真实值比较,该技术气孔表型检测精度在0.85~0.99,平均相对误差在0.1%~6.34%之间。该技术无需对样本进行预处理,提取每个叶片所有气孔特征的总时间约为10~15秒。

为了验证提取的气孔性状的有效性,团队进一步探索了B73玉米野生型和Zmfab1a突变体在正常浇水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气孔表型差异。研究表明,在干旱复水后,Zmfab1a的气孔打开数量和气孔平均面积均高于B73,说明突变体Zmfab1a叶片气孔干旱响应和恢复能力高于B73,具有更好的抗旱性。该技术还可推广到其他作物叶片气孔表型检测。

综上所述,该研究提出了一种便携式、低成本、高通量的叶片气孔表型动态提取和分析方法,并建立门户网站供全球用户开放使用,促进了未来大群体作物叶片气孔表型动态研究和遗传机制解析。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pbi.13741

《中国科学报》 (2021-11-17 第4版 综合)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