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发现肝脏肿瘤逃脱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监视的新机制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学院魏海明教授和田志刚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合作,发现肝癌中浸润的NK细胞线粒体发生断裂,自身其抗肿瘤功能丢失。研究成果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杂志。这项究揭示了一种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为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靶标。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学院魏海明教授和田志刚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合作,发现肝癌中浸润的NK细胞线粒体发生断裂,自身其抗肿瘤功能丢失。研究成果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杂志。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种效应性淋巴细胞,在人体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机体NK细胞的攻击,逐步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中枢,其形态高度动态变化,不断融合和分裂,线粒体融合后表现为线性或管状,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加强,还能与内质网相互作用提高钙离子流动,发挥细胞正常功能。线粒体分裂成碎片后,会加速活性氧产生、细胞凋亡以及诱发线粒体自噬,严重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科研人员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能够清晰看到正常和肿瘤浸润NK细胞线粒体形态有明显区别,正常NK细胞的线粒体表现为管状、体积大,而肿瘤浸润NK细胞线粒体表现为碎片状、体积小。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发现肿瘤微环境的低氧状态,是诱导NK细胞线粒体断裂的重要原因,线粒体过度分裂,引起NK细胞活性降低和杀瘤能力减弱。在肝癌人群中,肿瘤局部低氧现象越严重的病人,肿瘤组织NK浸润的细胞数量也越少,偏向于“冷”肿瘤,病人术后生存期也更差。如果使用抑制剂预处理,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线粒体形态与呼吸效应都能得到明显改善,杀瘤能力也显著增强。

这项究揭示了一种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为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靶标。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