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分度和分级(国际标准)

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分析统计病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根据全国各地临床单位经验及我们粗浅的认识,在医疗实践中把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为轻、重、危三型;局部肿胀、溃烂各分为三度;肌力与瘫痪各分为六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五级。·①凡蛇伤后引起心、肺、肾等主要脏器的一个系统功能衰竭就可确定为危重症。

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分析统计病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根据全国各地临床单位经验及我们粗浅的认识,在医疗实践中把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为轻、重、危三型;局部肿胀、溃烂各分为三度;肌力与瘫痪各分为六级;意识障碍程度分为五级。这种分法,经1997年由在中国湛江市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研讨会全体与会专家及代表审议,一致同意作为国际标准通过,以利于今后国际蛇伤方面的学术交流。

1.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

1987年11月在广西梧州市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蛇伤学术交流会议上,为了方便临床及便于基层医务人员掌握,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的蛇伤救治水平,经与会全体代表的酝酿讨论,一致通过了由余培南等医生起草的《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标准》为我国统一的表18—5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

·①凡蛇伤后引起心、肺、肾等主要脏器的一个系统功能衰竭就可确定为危重症。

②凡蛇伤后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称MS()F(多系统脏器衰竭),亦定为危重症。③因外周性或中枢性引起的高度呼吸困难到恢复自主呼吸(呼吸困难消除),这段时间叫呼吸麻痹时间。④从自主呼吸停止开始到最后成功脱离人工呼吸,这段时间叫自主呼吸停止时间。分型标准。1990年4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蛇伤学术交会又对其进行了修订。10多年来,在指导蛇伤危重病人的抢救中,这个标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10月,在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研讨会上,经与会代表充分的讨论,一致通过成为国际统一的标准(即国际标准)。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见表18—5。

2.毒蛇咬伤肿胀的分度

毒蛇咬伤肿胀的程度分为三度,即轻度肿胀、中度肿胀和重度肿胀(表18—6)。

表18—6毒蛇咬伤的肿胀分度

3.毒蛇咬伤溃疡的分度

毒蛇咬伤所致的溃疡也分为三度,即I度溃疡、Ⅱ度溃疡和Ⅲ度溃疡(表18—7)。

表1 8—7毒蛇咬伤的溃疡分度

4.肌力下降程度分级

了解危重蛇伤病人的肌力,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抢救,尤其对掌握撤除呼吸机和拔除气管套管的时机,是十分重要的。广西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经验是:肌力恢复达到4级,自主呼吸充分,才是撤除呼吸机的指征。拔除气管套管时必须先堵管12~24 h,使病人有一个适应过程,白天拔管较晚上安全。现将肌力分级如下:

0级:肢体完全软瘫。

l级:手指、足趾能活动;

2级:腕关节、踝关节能活动;

3级:肘关节、膝关节能活动;

4级:肩关节、髋关节能活动;

5级:全身各关节功能正常。

5.瘫痪程度分级被含神经毒的毒蛇咬伤的重症患者,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瘫痪,现分为5级:

l级:肢体活动自如,离开床上时,不会掉落,且有一定抵抗力,但活动不完全正常;

2级:肢体不完全瘫痪,但活动有限制,当肢体离开床上,很快掉落下来;

3级:肢体瘫痪,但可在床上移动,不能离开床面;

4级:肢体瘫痪,但有一群肌肉活动;

5级:肢体完全瘫痪,没有活动功能。

6.意识障碍程度分级

对毒蛇咬伤的危重病人,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对判断病情是很有价值的。意识障碍程度‘如下:

(1)意识模糊。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周围的理解力、反应能力及判断力失常,表现为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2)嗜睡。病人易被唤醒,醒后尚保留短时间的觉醒状态,有一定言语或运动反应,但其反应较迟钝。一旦刺激移去后病人又迅速入睡。

(3)昏睡。病人呈深睡状态,难以唤醒,唤醒后反应呈不完全性,意识仍模糊,反应迟钝,且时间维持很短,继又迅速沉睡。

(4)昏迷。病人的意识完全丧失,不能被痛的刺激所唤醒。随意运动消失,各种反射减退或消失。浅昏迷则各种反射存在,刺痛反应存在,有防御反射。深昏迷则各种反射消失,强烈刺激均无反应,常伴有尿失禁,脉搏变快,血压降低,呼吸出现紊乱。

(5)去大脑皮层综合征(去皮质状态)。患者貌似清醒(又称睁眼昏迷),但无任何意识活动与反应,除眼球能不随意活动外,无自主运动。原始反射如吞咽反射等常保存。四肢张力可增高,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两侧病理征阳性。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