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的养殖技术

蝮蛇是我国各地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型毒蛇,属于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该蛇别名有七寸子、土球子、白花七寸倒、土公蛇、土坯蝮和狗屎蛇等。我国蝮蛇的种类特别多,常见的有东北三省分布的白眉蝮蛇和黑眉蝮蛇、内蒙古一带的草原蝮蛇、新疆等地的高原蝮蛇、江浙一带的短尾蝮蛇等。总之,蝮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小型毒蛇。

蝮蛇是我国各地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型毒蛇,属于中国十大毒蛇之一,该蛇别名有七寸子、土球子、白花七寸倒、土公蛇、土坯蝮和狗屎蛇等。我国蝮蛇的种类特别多,常见的有东北三省分布的白眉蝮蛇和黑眉蝮蛇(蛇岛蝮蛇)、内蒙古一带的草原蝮蛇、新疆等地的高原蝮蛇、江浙一带的短尾蝮蛇等。总之,蝮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小型毒蛇。

一丶生活习性

蝮蛇口中生有一对针尖般的管状毒牙,平时卧于口中似乎与无毒蛇一样,但张嘴时则会随之直立并顺势咬住要害部位。它们的头部均呈明显三角形,眼睛两侧有颊窝;体背呈灰褐色或土红色,交互排列着或深或浅的褐色圆形斑,同时伴有深浅相同的横斑及分散不规则的斑点,体侧有一列呈现棕色的斑点;腹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杂有黑色斑。由于该蛇在我国分布较广的原因,故它们的色斑变异也较明显,主要随所柄环境干燥或湿润的程度而有深浅或暗淡之分。它们的体形均较小,尾巴既短又细,好像与身体不成比例,属典型的毒蛇尾巴特征。

蝮蛇多生活在低海拔山区、丘陵、平原或城乡接合部的田野路旁、溪水沟边、坟丘野地、灌木丛下、碎砖乱石及慌乱草丛中,眼观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故它又有“狗屎蛇”和“狗屎蝮”之称。

该蛇属晨昏性蛇类,多于早晨和傍晚外出活动。它的食性较为广泛,属于标准的广食性蛇类,各种淡水鱼类、蛙类、蜥蜴、鸟类、鼠类、蛋类等均是其喜爱的食物。另外,它也有食蛇或吞食同类的不良习性。

二丶消化和超强耐饥饿能力

尽管多数蝮蛇的食欲较强,一条成年蛇可连吞2~3条小杂鱼或多个鹌鹑蛋,但它们消化食物的速度却极为缓慢,需经过7~10天才能彻底消化完毕,其消化高峰时间多在饱食后的2~3天。

蝮蛇饱食后的消化速度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当养殖环境温度达到25~30摄氏度时,其消化速度是最快的;若低于15~18摄氏度时,其消化时间明显延后;而低于10~13摄氏度时,则不见其进食,养殖中若在不消化的同时强行填喂,反而多数很快会呕吐出来;温度高于33~35摄氏度或以上时,它们则多会进窝栖息不动,直至温度适宜后方才外出活动并觅食。

另外,蝮蛇在不太饥饿的情况下,即使温湿度适宜或“美味”在旁也没有进食欲望,这可能也是其长势不快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蝮蛇对食物有很高的利用率和超强耐饥力。

蝮蛇进食后其新陈代谢率缓慢的背后,与饮水量的多少还有一定关系。该蛇饱食后,在不受惊扰、饮水充足的情况下,即使不进食也能存活较长时间,只是会瘦得皮包骨头、没有原本滋润的蛇样子了。所以,蝮蛇的耐饥饿能力还与饮水有密切关联。如此看来,长势缓慢的蝮蛇确实不负“蛇中人参”的美誉。

三丶人工养殖密度

蝮蛇的养殖有池养法、室内养殖法、室内外结合养法、露天圈养法、立体多层养法等多种方式。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该蛇群,其养殖密度宜为每平方米15~20条。

少量试养蝮蛇时,可采用投资较少的水泥池子,然后在池子的上面加盖能透气、易观察的尼龙纱网或镀锌铁丝网,对防止其外逃有良好抑制作用。集中放入蛇池后的蝮蛇,由于地方狭小或透气性稍差的缘故,初期多数蛇往往会很不适应,这集中表现为它们喜欢

在墙角、砖石藏匿处等打堆乱挤。为防止它们这种初进场时爱打堆的行为,避免出现压死瘦弱蛇现象的发生,除人为及时将聚堆的蛇挑开分散外,还应及时在池内增加堆放砖石瓦块的数量,人为协助它们尽快找到新的藏身位置,减少人池后因打堆过厚造成压死蛇的现象。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