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蛇类及其分布

分类学家把所有的蛇归为蛇目。蛇目中又分为许多科,科以下分许多属,属以下才是种。例如,我国大约有200多种蛇。因每种蛇的形态特征不同,分别隶属于9个科,其中包括有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前沟牙类毒蛇包括眼镜蛇科和海蛇科。后沟牙类毒蛇包括在以无毒蛇为主的游蛇科之中。该蛇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分类学家把所有的蛇归为蛇目。蛇目中又分为许多科,科以下分许多属,属以下才是种。例如,我国大约有200多种蛇。因每种蛇的形态特征不同,分别隶属于9个科,其中包括有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前沟牙类毒蛇包括眼镜蛇科和海蛇科。后沟牙类毒蛇包括在以无毒蛇为主的游蛇科之中。管牙类毒蛇包括蝮蛇科和蝰蛇科。无毒蛇类包括盲蛇科、蟒蛇科、闪鳞蛇科、钝头蛇科。

(一)喜穴居生活的最小的蛇——盲蛇类

我国产的一种盲蛇体长约16厘米,体形很像蚯蚓,褐色,背面色较深,有紫色光泽;生活于泥土中,以小昆虫的卵或幼虫为食。因其能吃白蚁及白蚁卵,故是一种益蛇。该蛇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二)体形较大的蛇——蟒蛇及蚺蛇类

我国常见的蟒蛇又称金花癖蛇、黑尾螃或南蛇,产于南方的几个省,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体长可达6米,头小,吻端扁平;体背及两侧均呈云豹状大块花斑,头背灰褐或棕色;其皮可制乐器,肉可供食用;为无毒蛇。

(三)多种多样的无毒和有毒蛇——游蛇类

我国的游蛇科蛇也很多,现仅介绍常见的游蛇亚科无毒蛇。

1.陆栖类

1.火赤链又名赤链蛇、红斑蛇,分布很广,在我国南北广大地区较为常见;生活于田野及村庄附近;体长可达1.2米,背黑色,有70条左右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明显红色边;通常以鱼、蛙、蜥蜴为食。

2.黑眉锦蛇又名黄颔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河北省也有发现;喜在房屋内及其附近居住,尤其爱偷食鸡蛋,在高山、草原、园地等处亦有其踪迹,体长达1.5米以上,眼后有

两条明显黑纹延伸到颈部,形如黑眉,故名黑眉錦蛇,嘴面t灰色或土灰色,体后有4条久走黑带,腹部黑白色相间;常以电、

鸟、鼠为食,性较凶暴,遇乂时竖起头作攻击状。

(3)颈棱蛇又名伪t蛇,分布于我国南方,生海在高山草丛中。体长60〜80厘米,k部略呈三角形,颈部明显,背顶黑褐色,上下唇红砖色,喉部±黄色,背部有方形及摘圆胲黑渴色斑纹,腹部黑褐色。以两栖类动物为食。

2.树栖类

如过树蛇分布于我国云南及海南省,常栖息于树±1,亦见于陆地。体长约1米,尾很长,约30厘米,能缠绕树枝,体背主要为棕绿或蓝绿色,后端褐色。以蛙及蜥蜴为食。

真正树栖的蛇如翠青铊,又名青竹标、小青、青龙。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是山区森林中常见的树柄蛇。体长约1米,尾长20厘米,体背侧呈鲜草绿色,腹面淡黄绿色,极为美丽。性温和,不咬人,主要以蚯蚓或昆虫为食。

1.穴居类

如钝尾两头蛇,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高山及平原均有,喜穴居。体长26〜36厘米,头钝,尾钝圆。尾端有像头的形状和斑纹,且有作为头部的行动习性,初看很像两端都有头的样子,故常被人误认为是有两个头的蛇。其体色一般为灰黑或灰褐色,有网状或纵走斑纹,腹部有的呈橙红色。主要以蚯蚓为食。

2.水生类

水赤链游蛇又名水游蛇,是我国南方各省最常见的水生无毒蛇,生活于水田及池沼的污泥中。体长60〜70厘米,背面灰褐色,体侧有黑色横纹,两黑色斑之间橙黄色。喜食黄鳝、泥锹等鱼类。

山溪后棱蛇,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地,生活于山洞中,喜错在岩石、沙砾及腐烂植物之下,晚上易于发现,离水后不能长A生活。体长约40厘米,体背呈橄榄棕色,有规则的黑狄纹,腹西色浅无斑纹。以蚯蚓为食。

另外,我国产轻微毒性后沟牙类游蛇科蛇还包抟两汁ne科:

一是仰鼻蛇亚科毒蛇,其特征是鼻孔都朝上,位于吻的上方,且都为水生种类,常见的有泥蛇,又名中国水蛇。该蛇只产于我国南方各省。体长50〜70厘米,背侧为橄榄色,有黑色纵斑,腹面黄色。栖于稻田、池塘及水沟等地,以鱼为食。二是侧鼻蛇亚科毒蛇,其特征是鼻孔位于吻的侧方,都为陆生或树栖种类。常见的如繁花蛇,又名褐斑蛇,分布在南方各省。体长约80厘米,背灰褐色,每侧有明显交互排列的暗褐色斑点两列,头顶有“八”形条纹,腹面白色。栖息于山区丛树上,被惊扰时头昂起,弯曲成S形,能向前伸直,作攻击动作,尾长能缠绕树干,也能摆动。以鸟及蜥蜴为食。

(四)戴眼镜的前沟牙毒蛇——眼镜蛇及其近亲

下面介绍的都是毒蛇。分为明显的4个科。以其毒牙的结构来看,可分为两大类,每大类包括两个科。前沟牙类毒蛇有眼镜蛇科及海蛇科的蛇;管牙类毒蛇有蝰蛇科和蝮蛇科的蛇。

我国常见和最出名的眼镜蛇类有两个属,即环蛇属和眼镜蛇属。它们都是陆栖种类。

环蛇属的蛇头部仅稍大于颈部,不成三角形,而且在发怒时颈部不会膨大。如金环蛇,又名金甲带,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地区。体长达1.8米,尾极短,末端钝圆,体黑色与黄色环带相间,腹部呈白色。栖息于山地,常见于潮湿地区或水边,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到晚上非常活跃,捕食蜥蜴及鱼类等,并能吞食其他蛇类及蛇蛋,其毒性非常剧烈,但平时不主动咬人。另一种与金环蛇相似的银环蛇,又名银甲带,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未见于国外。其尾比较细长,体色为黑白环带相间。

我国常见的眼镜蛇,又名膨头蛇、扁颈蛇、五毒蛇,分布在南方各省,栖于山地森林、平原水边、墙基和洞穴中。体长可1米多长背部黑褐色,有狭的黄白横纹15条,腹面黄白色。以鱼、蜥蜴、鸟及其蛋、鼠类等为食,也有的吃其他蛇类。还有一见而极出名的叫大眼镜蛇,即眼镜王蛇,又名过山风、扁颈

蛇,产于我国南方的几个省,是世界上较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性极凶,喜白天活动,即使不受惊扰,也会突然主动咬人。体长可达3米,体色灰褐,有40〜54个窄而淡的横纹。栖于密林中,水边也有其踪迹,有时爬到树上。以其他蛇类及蜥蜴为食。

(五)海里生活的前沟牙毒蛇——海蛇类

例如,细腹鳞海蛇,又名黑脊海蛇,体长70厘米左右,头窄,吻长,体侧扁,尾部更扁,背呈黑褐色,腹部及体侧呈淡黄色,尾部黄色,有黑斑。又如青环海蛇,又名斑海蛇,体长1.5〜2米,头体细长,后端侧扁,体色黄或橄榄色,有黑横带,几乎完全环绕身体。以鱼类为食。

(六)无颊窝的管牙类毒蛇——蝰蛇类

产于广东、广西及台湾的蝰蛇,通常体长约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3米;吻钝,头前端较窄后端较宽,鼻孔大,无颊窝,体背侧棕色,有3列大圆形黑斑,腹鳞有半月形深灰斑点。居于平原及高山,捕食鼠类,为卵胎生。我国东北产的另一种蝰蛇,体较粗短,长约60厘米。

(七)具颊窝的管牙类毒蛇——蝮蛇类

我国产的蝮蛇类有两个属,即蝮蛇属和竹叶青属。

蝮蛇长可达70厘米,头三角形,背部灰褐色,两侧有黑褐色的斑纹,腹部灰黑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白小点。蛇岛所产的蝮蛇,体背侧呈波浪状横纹,为卵胎生,性凶猛,居于平原或较低的山区,以鼠类、鸟类、蜥蜴及蛙类为食。

该属常见的还有五步蛇,又名百步蛇或尖吻蝮蛇。这种蛇仅见于我国南方各省,是我国的特产。该蛇头大,呈三角形,其与蝮蛇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这种蛇的吻端尖而向上前方突出;体长可达1.5米,背部有灰白色的方块花纹,两侧有“A”形暗褐色的大斑纹,腹部白色,两侧及中部有黑色大斑点。栖息在山地,常生活于树木较多的落叶或岩石上,以鸟类及鼠类动物为食。这类蛇虽毒,但可作药用,能治风湿、麻风等病。

竹叶青属蛇的主要特点是头顶上有细小的鳞片,没有大而对称的鳞。最常见的有竹叶青,又名青竹蛇,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生活于山区树林中,尤喜在山涧旁边的树丛中;为树栖类,尾有缠绕性,适应树上生活;多在夜间活动,常见在山区溪流旁,捕捉蛙类及小鸟、鼠类为食。毒性不甚强,被咬后较易治疗。该蛇长约70厘米,头亦呈三角形,体背绿色,腹面深绿色,是树栖生活很好的保护色。

上一篇:蛇肉的食用价值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