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出血毒素鉴定

蝰科和响尾蛇科蛇毒中含有出血毒素,被咬伤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及出血。所以出血毒素有很强的致死毒性,尖吻蝮之所以被称为“五步蛇”,就是因为其毒性强烈而得名的,其蛇毒中出血毒素的含量很高,是致死的主要因素。尖吻蝮蛇毒组于注射后2h左右死亡,剖检腹腔内大量出血,肠系膜血管明显扩张并有血块附着以及肝瘀血。

蝰科和响尾蛇科蛇毒中含有出血毒素,被咬伤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及出血。患者有广泛的血液外渗,导致显著的全身出血,以及从咬伤局部开始的出血性水肿,严重者导致躯干及心、肺、胃肠道、肾等内脏出血,可出现吐血、便血、血尿等,由于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致死。所以出血毒素有很强的致死毒性,尖吻蝮之所以被称为“五步蛇”,就是因为其毒性强烈而得名的,其蛇毒中出血毒素的含量很高,是致死的主要因素。

绝大多数出血毒素具有水解蛋白酶活性。出血毒素是一类金属蛋白,所以其出血活性可以被金属螯合剂(如EDTA)所抑制,如果把这类蛇毒中的Ca2+、Mg2+或Zn2+等除去,它们的出血作用就消失。一般常用的止血药对蛇毒引起的出血没有明显的止血效果,而EDTA却能抑制出血活性,临床上可以局部试用。

出血毒素的鉴定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

方法一(Kondo等,1960)

将家兔背部的毛剪去,向该处皮下注射0.lml的蛇毒稀释液,24h后杀死家兔取其皮,从皮内面测量出血点的大小,以引起平均直径为l0mm的出血点所需的剂量为最小出血剂量(简称MHD)。目前大多采用大白鼠或小白鼠进行,尤其是小白鼠皮下对出血毒素很敏感。

方法二(Bonta等,1970)

用直径5mm的滤纸片浸在蛇毒稀释液中,3min后取出,置于狗的肺表面,然后移去滤纸片,用肉眼直接观察,记录滤纸片移去后l0min内的出血情况。用不同浓度的蛇毒液重复上述过程,即得出血作用的剂量关系。

方法三(刘广芬等,1980)

这种方法用作测定蛇毒对动物腹腔的局部出血作用。体重为18g〜24g的小鼠40只,雌雄不拘,分为两组,一组腹腔一次注射蝰蛇毒5ug/lOg体重,另一组腹腔一次注射尖吻蝮蛇毒80ug/10g体重。蝰蛇毒组于注射后l0h左右死亡,剖检腔无出血,仅肠系膜血管扩张及肝瘀血。尖吻蝮蛇毒组于注射后2h左右死亡,剖检腹腔内大量出血,肠系膜血管明显扩张并有血块附着以及肝瘀血。

下一篇:溶血毒素的鉴定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