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毒素的鉴定

直接溶血因子是一种作用于膜的碱性多肽,分子量为2000左右。眼镜蛇毒中的心脏毒素被证实具有溶血能力,所以,许多作者认为直接溶血因子和心脏毒素实际上是同一种物质。此外,在研究眼镜蛇毒中的细胞毒素时,发现它也能直接溶解豚鼠、狗和猫的红细胞,因而认为直接溶血因子就是细胞毒素。

直接溶血因子是一种作用于膜的碱性多肽,分子量为2000左右。眼镜蛇毒中的心脏毒素被证实具有溶血能力,所以,许多作者认为直接溶血因子和心脏毒素实际上是同一种物质。此外,在研究眼镜蛇毒中的细胞毒素时,发现它也能直接溶解豚鼠、狗和猫的红细胞,因而认为直接溶血因子就是细胞毒素。而细胞毒素与心脏毒素的结构也十分相似,所以有人认为也是同一种物质。由于化学分离分析工作进展很快,而毒理研究工作未能紧紧跟上,有些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成分尚未检定其是否同时具有心脏毒的作用。因此,在没有弄清这些问题之前还不能过早地下结论。

直接溶血因子的作用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同种族动物的红细胞敏感性不同。豚鼠红细胞最敏感,其余依次为狗、猫、人、兔、马、鼠、羊,鸡的红细胞最不敏感。这就使人很自然地想到各种不同动物的红细胞膜具有不同的组成,如卵磷脂对鞘磷脂的比值,可以从4:1一直到1:12,差异很大。第二个特点是直接溶血因子的溶血作用可因极少量的磷脂酶A2存在而大幅度增加,即两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探其原因在于直接溶血因子引起红细胞脂结构的轻微干扰即有利于磷脂酶A2的接触,从而加速磷脂的水解。所以,直接溶血因子与磷脂酶A2同时存在时,其溶血速度可提高30倍〜50倍。磷脂被水解的程度与溶血百分比完全平行。从眼镜蛇毒所得到的磷脂酶A2能水解卵磷脂、脑磷脂和丝氨酸磷脂,但几乎不水解鞘磷脂和肌醇磷脂,这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释上述不同动物红细胞溶血敏感性的顺序。

由于从蛇毒中分离纯化心脏毒素或细胞毒时都会馄有残存的磷脂酶A2,因而表现出的溶血作用都和混杂的酶量有关。实验表明如果磷脂酶A2的含量下降到0.001%时,心脏毒素IV在700fxg/ml浓度以下时几乎不溶血。因此,认为心脏毒素即为直接溶血因子的说法已面临挑战,或者说直接溶血因子这个名称本身已面临争议。但从实验中证实的磷脂酶A2和直接溶血因子有协同作用来看,则除磷脂酶A2之外,另一种影响溶血的物质又不能排除。

溶血毒素虽有一定的毒性,但与蛇毒中其他毒素比较,其毒性往往要小得多,所以通常不是主要致死成分。

溶血毒素的鉴别方法,通常采用试管法,即直接观察红细胞的溶血作用。

鉴定实验通常采用豚鼠红细胞,也可用大白鼠红细胞。将豚鼠或大白鼠的新鲜血液用离心机将红细胞分出,再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3次,这样离心后的红细胞就可以用来观察溶血作用。观察直接溶血现象,可将红细胞悬浮于10倍体积的缓冲液或生理盐水中,加入少许氯化钙,然后加入一定量要观察的样品在37°C水浴中保温30min后,再用离心法使未溶解的红细胞沉淀,如果溶血作用强烈,则离心后就不再有沉淀的红细胞,如溶血作用轻微,亦可见离心后上清液中有明显的血红色,即溶解后的血红蛋白。如观察间接溶血作用,即在上述红细胞浮悬液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卵磷脂,在371:保温后,观察因卵磷脂被水解生成溶血磷脂而导致的溶血现象。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