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的昼夜活动

湿度对蛇类的昼夜活动有影响,如眼镜蛇多于晴天外出活动,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则于阴雨天活动较多。

蛇类的昼夜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昼出活动:主要在白天外出活动觅食,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称为昼行性蛇类,其视网膜的视细胞以大单视锥和双视锥细胞为主,适应于白天视物。

夜出活动:主要在晚上外出活动觅食,如银环蛇、金环蛇等,称为夜行性蛇类,其视网膜的视细胞以视杆细胞为主,适应于夜间视物。

晨昏活动:多于早晨和薄暮时外出活动觅食,如五步蛇、竹叶青、蝮蛇等,其视网膜的视细胞二者兼有。

诚然,视细胞的类型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这是长期演化的结果,但决定蛇昼夜活动规律的因素似乎是相当复杂的。气温可以对其规律产生影响,如昼行性眼镜蛇,虽对40°C高温能耐受,然而在夏季天热时也常于傍晚出来活动,夜行性蛇类在冬眠前后气温较低时常在白天外出晒太阳,证明气温对蛇类昼夜活动起着一定的作用。光照的强弱对于蛇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季节变化对昼夜活动有相应关系。


蛇的昼夜活动还与其捕食对象的活动时间相关联,如华东地区蝮蛇多于晚上捕食蛙及鼠类,蛇岛蝮蛇则常于白天在向阳的树枝上等候捕食鸟类,新疆西部蝮蛇也常于白天捕食蜥蜴。沙蟒是夜出活动种类,成年的蛇吃鼠类,白天基本上躲入隐蔽所;幼蛇吃昆虫,上午常见其在外活动。

湿度对蛇类的昼夜活动有影响,如眼镜蛇多于晴天外出活动,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等则于阴雨天活动较多。天气闷热的雷阵雨前后或久雨之后骤晴,湿度较大,蛇多外出活动。

第三节运动方式

蛇类四肢退化,如何运动呢?主要靠数以百计的彼此相关联的椎骨、肋骨、腹鱗以及肋肌、皮肌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的。

一、蜿蜒运动

蜿蜒运动是所有蛇类都可进行的一种运动方式。由于上百的腹鱗前后排列,以皮肌与肋骨尖相连,肋肌有节奏的收缩,肋骨就前后移动,通过皮肌引起腹鱗与地面产生反作用力,加上椎骨左右弯曲灵活,蛇即在粗糙地面上作一连串的水平波状弯曲,且体侧不断施

压力于地面而推动蛇体前进。这种蜿蜒运动有利于蛇在崎岖不平的荒野草丛中行动。

二、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躯体较粗的蟒科和蝰科的蛇类所常常采取的一种行动方式。这类蛇的特点是腹鳞与其下方的组织之间较疏松。由于肋骨与腹鱗间的肋皮肌有节奏地收缩,使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支持于地面,于是蛇体就不停顿地呈一直线向前运动。


三、伸缩运动

伸缩运动是在光滑的地面上或狭窄空间洞穴中采取的一种运动方式。首先体前部抬起,尽力前伸,直至接触到某物体作为支持后,身体后部接着收缩上去,如此前伸后缩,蛇就不断前进。

四、弹跳运动

粗短蛇种如铅色水蛇可将身体弯曲以弹跳动作前进,也是一种行动方式。

五、侧向运动

侧向运动是适应于在沙地上前进的行动方式。前进的方向与蛇体的主轴略呈垂直,与蛇头的方向一致,仅有两部分蛇体与地面接触,在沙地上留下一条条长度与蛇相当,相互平行的“J”形痕迹。

此外蛇类能够做游泳、攀援等运动,这是基于蜿诞运动或直线运动等方式的变化运用。

蛇类行动速度如何?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一般讲,毒蛇的运动较无毒蛇迟缓,因为毒蛇有毒器防御,这是长期进化形成的。据测算,多数蛇的运动速度约每小时h5km,速度较快的蛇每小时6km,与人类步行的速度差不多。有几种体细长的蛇如花条蛇等短时间内可达每小时15km,非洲毒蛇曼巴在短时间内可达每小时24km的速度,但那仅是暂短的时间,不能持久。

上一篇:蛇类感觉器官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