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蛇驯化的基本原则

群体驯化是养蛇生产中着眼于群体生产力的发挥,在统一信号指引下,使每个个体都建立共有的条件反射,产生一致的群体活动,从而使群体驯化程度提高。需注意的是,人工驯化是建立于个体上的条件反射,虽为同一信号,但由于个体差异,往往个别的蛇接受驯化的能力较差,需要对这种动物单体补充驯化,以求达到与群体一致的驯化水平。

(一)早期发育阶段驯化

早期发育阶段驯化即利用幼龄蛇可塑性大的特点,在幼蛇的早期发育阶段对其进行驯化。生产实践证明,幼龄驯化效果明显好于成年动物。
(二)单体驯化与集群驯化相结合

单体驯化是对每一条蛇个体的单独驯化。如马戏团中的每一个动物都要训练出一套独特的表演技能。群体驯化是养蛇生产中着眼于群体生产力的发挥,在统一信号指引下,使每个个体都建立共有的条件反射,产生一致的群体活动,从而使群体驯化程度提高。在养蛇场,群体驯化具有更大的实用意义。需注意的是,人工驯化是建立于个体上的条件反射,虽为同一信号,但由于个体差异,往往个别的蛇接受驯化的能力较差,需要对这种动物单体补充驯化,以求达到与群体一致的驯化水平。

(三)重复性驯化

驯化是在蛇类先天的本能行为基础上(无条件反射)建立起来的人工条件反射,是蛇个体后天获得的行为。这种人工条件反射可以不断强化,也可以消退,它标志着驯化程度的加强或减弱。所以,不能把人工驯化看成一劳永逸,人工建立的优良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才能保持真正良好的生产性能。

(四)世代连续性驯化

驯化的最终目标几乎不可能在一个世代达到,而是要经过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代的连续驯化才能完成。这样,不但可以改变当代蛇的行为,而且可以动摇其遗传基础,为基因突变提供机会。如家畜、家禽都是人类长期驯化的结果。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