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及其激素

近30年来,专家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对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王志均认为,消化道黏膜是脊椎动物体内较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有关蛇类内分泌方面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近30年来,专家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对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王志均(1985)认为,消化道黏膜是脊椎动物体内较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由于各种内分泌细胞弥散分布于非内分泌细胞之间,所以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关蛇类内分泌方面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但近10年来,有关蛇类消化道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已见少量报道,如Masini.M.A(1986)、张志强等(200la、2001b)、李淑兰等(200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蛇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王志均认为,根据胃肠激素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一般可分为胃素族、胰液素族和P物质族。Masini(1986)报道,在蛇的十二指肠和小肠观察到胃素/胆囊收缩素(CCK)样激素的细胞。在对蛇小肠的研究中未发现高糖素的存在。Masini在对3种蛇的观察中证实血管活性肠肽(VIP)仅存在于毒蝰的小肠终末神经内,另外两种蛇中则未见vIP。

张志强等(2001)应用8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竹叶青蛇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定位,发现5一羟色胺(5一HT)细胞在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5一HT细胞分布以十二指肠和回肠密度为较高,空肠、直肠和幽门其次,胃体较低,食管和贲门偶见;生长抑素细胞在十二指肠处数量最多,胃体、幽门和空肠其次,其余消化道各段偶见;胰高血糖素细胞只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血管活性肠肽在贲门和胃体处有少量阳性细胞分布。以上各处内分泌细胞的分泌密度差异显著。未检出胃泌素、P_物质、胰多肽和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上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竹叶青蛇的摄食习性和生活环境有关。


Ormsbee&Fondacaro(、1985")认为,消化道5一肿免疫活性细胞属于同分泌类细胞,其分泌的5一HT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与动物的摄食、胃肠分泌和运动都有关系。据El—Salhyetal(1985)报道,5一}rr能刺激胃肠黏液分泌、平滑肌收缩和血管扩张,对消化功能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李淑兰等(2004)报道,其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5一HT特异性抗血清,对白条锦蛇消化道内含有的5一HrI、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的定位研究和形态观察。他们发现5一HT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分布密度呈倒“v”形,以十二指肠较高,胃贲门部最低。其形态多样,上段(食管、胃)以圆形为主,主要分布于上皮基部和腺泡上皮之间;中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以细长锥体形、梭形、圆形为主,主要分布于上皮基部和上皮细胞之间;下段(直肠)为圆形,分布于上皮基部。锥形细胞常有一个长腔,表明这种细胞可能具有内、外分泌功能。枕纹锦蛇的食管上皮基部分布有5一HT细胞,这与Zhangetal(2001)报道的眼镜蛇乌梢蛇食管中分布有5一HT细胞的结果是一致的。枕纹锦蛇以缠绕手段使猎物窒息而死。由于暴吞、暴食,在食物进入食管以后,它们需要较多的5一HT因子使食物顺利下行,故其食管中的5一}rr细胞密度较高。枕纹锦蛇与黄喉水龟、扬子鳄虽然同属于爬行纲,但消化道5一HT细胞的分布型却不相同,可能与枕纹锦蛇的食性、食物组成以及生活环境等有关。

上一篇:蛇的感觉系统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