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中
本日海淀区期中考试,烦躁,勿扰。
开玩笑的,有什么可烦躁的,只不过有一点牵肠挂肚,忐忑不安,患得患失,长吁短叹……
好家伙,不够这帮老父母扎呼的,尤其是西南某校的,仗着人多,在小群里上蹿下跳。
提前各种花样复习,各种来不及了……开考又各种营造紧张气氛,隔会儿就说:
应该已经做五道题了,不出意外扣分点已出现。
开始写作文了,跑题是一定的了。
你们好歹也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那么多场奥数、剑桥考试下来,也没见一个个这幅熊样,惶惶不可终日!
我本来很淡定的,考个期中而已,不赢房子不赢地的,干嘛这么紧张?周末该干嘛干嘛,该刷小蓝本刷小蓝本,该出去吃烧烤就吃烧烤。
不考小四科,语数外有啥可复习的呢?那不都学成啥样是啥样,只看考场发挥的吗?
结果那帮不要脸的小伙伴天天到处找模拟题、真题,各种讨论作文押题,数学压轴题,生怕考不好。
被他们三日绕梁下来,我心中也有点儿惴惴。上了六年小学,根本没有期中考试的概念,即使是期末,因为机构会停课,考前反而无事可做,更逍遥似的。
现在搞得心里也有点慌,上午有语文题传出来,仔细看了,感觉挺难的,哪儿哪儿都是坑,作文也没写过,不知道熊孩子会不会跑题……各种胡思乱想中。
嗨,不就是一个期中考试吗?至于的吗?
想想中学跟小学确实不一样了,小学别说期中,就期末都不告诉成绩,更加不知道排名,只通知一个优良中差,最后大家都是优,人人自认年级前十。
上了中学,特别初二初三,全区大模拟、排位,好家伙,何等可怕!
有了排名,家长们就没法再骗自己,人人都要直面一分一段,马虎一点儿甩出几千名的血淋淋的现实。
在小学觉得“我娃很聪明”“我孩很优秀”的家长们,会迅速在初中的实战中被打脸,就像在黑客帝国中忽然醒来,看到真实世界时的巨大震惊。
正因如此,家长们才会在开学第一大考的过程中,如此惴惴,这是其①——梦醒。。
而家长往往也只能是白着急。
初中孩子正式跨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在觉醒,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学习基本也只能靠自己。爹妈多问一句都嫌烦,一个白眼就能噎住你没出口的话,再想说可能就得吵架。
最可恨的是,平时的考试,比他们分高的一个也记不住,比他们分低的如数家珍。
在这种情况下,爹妈就比较尴尬,还没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的家长对上觉醒的孩子,学习成果到底如何心里根本没底,干着急。
通过这么一次期中考试来观察下孩子状态,看看娃到底如何,要不要调整节奏和方法,这是大家尤其重视新初一期中考的原因之②——卡位。
另外,今年是疫情后第一次小升初,疫情这三年大家学习状态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影响,有的坚持跟着机构线上学习,有的可能就靠在家自己琢磨。
就像我上篇文章说过的那样,好些从来不混机构,纯粹在家学习课外的家鸡们,或者是不怎么学课外,但课内综合稳得一批的苗子大量出现。小学六年都在混课外的,全部回归课内。
现在都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了,学习状态的碰撞和成绩的直接对标,很有看头。
这次又是统考,不同学校之间,哪个更能打,学习状态和收获到底如何,家长确实想知道。
特别是那些上蹿下跳的家伙,我早就看透他们是想借机一举奠定江湖学神地位,这是关注新初一期中考试的原因之③——比较。
如上三点,虽然开学两个月了,随堂小考、调研不少,大家基本上已经开始了解初中同学和班级的整体情况,但是新初一的这次期中考试,还是显得意义非凡。
毕竟,这可是进入到初中的第一次综合大考察,谁不想卡卡位,让自己对娃有个准确的定位呢?
想想当家长真心累啊,小升初后也就高兴几天,然后又是漫长的学习、考试、重新卡位。
停不下来,根本停不下来!孩子做不做的,家长们也是依靠着惯性,到处划拉教辅、真题、模拟题、电子版资料,跟上了大部队,气氛必须到位。
家长忙活都是瞎忙活,熊孩子发挥咋样,靠不靠谱,这事儿家长一点儿说了不算,一点儿帮不上忙。
也许考多了就麻木了,卡位卡好了,现实接受了,孩子不听话,大人鸡无力。
不情不愿也好,欢天喜地也罢,最终爹妈只能接受自己的角色——对外氛围组,对内后勤组。
角色小台词少都不要紧,关键是角色可有得发挥?
对了,考完人家不主动说就别问,烦着呢。
图片 | 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