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
最近,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成为热点: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列式孩子写了3×8=24,老师判错。
老师解释新教材要求乘法算式,每份数写在前,有几份写在后。
也就是每份数×份数=总数(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总数),所以应该是8×3=24。
如果按新教材批改,那下面孩子写的就都是错误的。
新教材让辅导作业的家长绷不住了:之后学a×b=b×a,又该怎么让孩子理解呢?明明结果都一样,顺序有这么重要吗?。
其实这涉及到乘法算理,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老师说这样写算式,是为了方便孩子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个数字在问题中代表的含义。
学会了后,后面的要求就没有这么严格了。
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复这个问题称:
乘法算式的写法或者是符号表达,本身其实就是对乘法定义的一种约定,因此,这种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唯一的,特别是在有具体情境的时候。
出版社说的有点难,网友举了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我们要买5两蟹3只,卖家发了5只3两蟹,收到货虽然总重量相等,但明显货不对板了呀。
所以乘法的底层逻辑还是得让孩子理解的,但奈何说的再多,苦恼孩子学不明白的家长仍比比皆是。
小学数学该怎么学?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数学本质?
我们请到三十年教龄的数学特级教师——杨玉翠老师为大家分享经验,快转给需要的人:
小学低龄数学怎么学?
智慧在手指尖上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除了会读数学书,一定要让他多动手。不要急着让他算题,算题是最简单最不重要,而且是最祸害人的一件事。
数学最难的是要知道数学符号是怎么从无到有创造发明出来的,怎样才能用很少的符号表达很多的数(那就要用到进制),进制背后的规则是什么?当理解了这些东西后,计算是水到渠成的。
1.多摆第纳斯方块或小棒,助力数学概念理解
举例:理解十进制规则的具体做法。
摆第纳斯方块,先一块一块摆,摆满10块后变成一条,摆满10条后变成一板。最后变成了一整个。
从一块到一条到一板,随着数量的增多,单位也在变化。这就显示出了十进制的规则。
真正把十进制背后的技术规则理解了,把数量怎么抽象到数给理解了,后面学得非常快。
2.多玩积木有助培养空间想象力
多让孩子玩小方块,最简单原木色的那种,能玩出很多花样来。给个二维的平面建筑物,让他搭出三维的东西,在二维三维的互相转化过程中,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就培养出来了。
我和我们现在的数学老师备课时就这样说,我用事实证明:70%的知识源头都在一年级,30%都在二年级,把一二年级基本的东西都理解了,剩下的非常简单,孩子越来越会学习。
加减乘除的含义影响整个小学数学的理解,包括数与代数一类的所有问题,包括解决问题的理解。
乘法口诀不要背,要用实际物品摆一摆,加一加,让孩子看到加法和乘法的关联,自己就可以把乘法口诀表推导出来。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乘法含义。除法也如此。
“三年级效应”是假象。其实是一二年级都没学好,没明白背后原理,到了三四年级藏不住就冒出来了。
小学高年级数学怎么学
重点有哪些?
1.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孩子到了高年级,学习出现了畏难情绪,90%是因为前面有些知识没学明白。高年级最可怕的是孩子从会到不会的过程中,自信心给打趴下了,心理就战败了。
家长如何引导解决:
(1) 巧妙地给孩子补足他不会的东西
比如孩子到了高年级发现四则运算学不好,还是要倒回去打基础,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
(2)此外也要注意几方面:
合理归因:出错很正常,不要怕出错,找出错误原因在哪里,改正就行了;
慢就是快:要看到孩子的思考过程,不要催促孩子快;
抛弃不当比较:别拿孩子跟别人比,要孩子跟自己比;
切忌泛泛而夸:别夸你真聪明真棒。看到孩子真实的自己,鼓励过程而不是结果。
2.让孩子花时间去琢磨基本概念
别让孩子在不懂背后原理的情况下大量刷题,会把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热情全毁了。
初中数学怎么学——需要提前一年学并大量刷题吗?
初中数学的学习要点有这几个:
1. 把底层概念彻底理解后,不可能成绩不好
其实不管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把底层的概念彻底理解之后,不可能成绩不好,这在哪一个阶段、哪一个学科都一个道理。
2. 不提倡超前学,但自主预习是对的,复习反思也很好
我提倡学生自主去预习,比如明天要学哪个知识点,通过读数学书,哪一些我很明白,哪一些会产生疑问,上课的时候就专门解决不明白的地方。
课后的巩固复习你就琢磨,哪些我明白了,哪些不明白,不是去反复做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专门研究想不明白、老是出错的地方,这很关键。
3.错题本很有用
出错原因不要写粗心大意,这是套话,要找到真正原因。
数学是螺旋上升,一环套一环的,前后的知识是一体的。小学的乘法含义和乘法分配律明白了,初中的合并同类项不需要讲自然就会。之所以不会,不是初中不会,而是前面就没弄明白。
如果觉得初中一下子变难了,就回头把小学没弄懂的学扎实,而不是在不懂的地方机械地做题、堆砌。
给父母的建议
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
1.首先不要觉得你比孩子厉害,要敬畏儿童
很多父母自以为对孩子很了解,其实不然,而且这种对孩子的不了解是非常大的伤害。
我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觉得孩子应该在这个水平,其实孩子达不到,出现了各种问题;有的家长则把孩子看得更低。
最好的状态是:父母非常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到底在哪里,否则你会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给害了,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多让孩子自己琢磨
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控制难度,抛一个问题给孩子,让他花很多时间琢磨,琢磨出来了给家长讲一讲。
这样一锻炼了自主思考能力,二让他有成就感,这是孩子快乐学习知识的要领。
如何判断家长的引导方法是否得当?
我在养自己小孩的过程中,从小到大我判断自己做一件事是否正确,只有唯一的一个标尺:当我发现我的一些方法让孩子不高兴了,那一定是我的方法出问题了。
当你要叫他做什么,孩子不做的时候,你不要单纯认为他懒,他不听话,他就是不爱学习,背后绝对是有原因的。
凡是你看见孩子身上出问题了,实际上父母的问题已经非常大了,只不过是在孩子身上显出来而已。
3.欣赏孩子,缺点其实也是优点
我家孩子上学时经常丢笔,一天丢一根,还有水壶,一周换一个,我不生气,丢了就买。因为他不是那种注重细节的孩子,所以他创意无限。
孩子缺点的背后其实是他的优点。比如不专注可能想象力很好,调皮捣蛋说明精力无限。
我们不是用焦虑让孩子成长,说你不好好学习就怎样怎样,而是要改为欣赏他支持他,用欣赏驱动来代替焦虑驱动,你会发现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好。
嘉宾介绍:
杨玉翠,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小学部中方常务校长,著名数学特级老师,2023年度全人教育提名奖获得者,省级教学能手,《当代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原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务委员、年级主任。
三十年教学生涯里,她始终以培养孩子的学习思维能力为宗旨,带领学生走近数学本质之美。倡导思维的数学、有用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
互动话题
3*8和8*3你家孩子能绕过来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yull@tongxingschool.com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