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学签被拒?大批北美留学生,被签证卡住...

这是我们#EduKnow原创精选的第795篇文章。

新学年开始不久,加拿大留学再次冲上热搜。

2025年,接近70%的加拿大学签申请被拒,这意味着近几万名留学生面临失学风险。

8月,25名中国留学生集体状告加拿大移民局,指控其涉嫌歧视。如今,这起案件持续发酵,不仅引发中外媒体的关注,更让留学生家长群彻底 “炸锅”。

在这背后,究竟是加拿大移民局的系统性效率问题,还是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潜在规则?

UBC准博士怒喷加拿大移民局

整个8月,国内外媒体都在报道Yixin Cheng与另外24名留学生起诉移民局的事件。

27岁的Yixin本是温哥华UBC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准博士生。为了追逐学历梦想,他毅然放弃国内百万年薪的工作,满心期待开启博士生涯。可他等来的不是学术新篇章,而是加拿大移民部(IRCC)长达一年多的 “暂停键”。

在CBC新闻的采访中,Yixin无奈表示:“IRCC 给我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一年多来我什么都做不了,人生像空白了一整页。起诉,是对我们遭遇不公正待遇的一种反抗。”

这起起诉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强烈共鸣,不少留学生纷纷留言倾诉:

“第一次申请被拖延,第二次补交材料,第三次依旧杳无音信。”

“不拒绝也不通过,就卡在所谓的安全调查环节,快把人憋疯了。”

对这些学生而言,留学远不止是一纸录取通知。它牵动着青春、职业规划,更承载着家庭的巨额投入。有人为了留学放弃稳定工作,有人背负百万房贷押注海外教育,如今却陷入 “两头落空” 的困局。

截至8月31日,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事务部(IRCC)的待处理申请积压数已达958,850份,其中学习签证占比极高。

“没有一个留学生会说IRCC的好话,也没有一个留学生没受过IRCC的折腾。看到UBC准博士状告IRCC,我觉得太解气了,甚至想跟着一起起诉。”

小叶在加拿大留学十年,从私立中学读到多伦多大学金融硕士,说起与IRCC打交道的经历,满是委屈和无奈。

小叶共办理过三次学签,只有读中学时和妈妈一起递交的申请顺利准时通过,另外两次不是被拒签,就是长期拖延。

“拖延毫无征兆。” 小叶这样评价。2020年申请本科时,他的学签等了8个月;去年申请硕士学签,更是耗了近一年。

他说,实际办理时间与IRCC官网上承诺的差距极大:2020年官网上显示学签办理时间为8到10周,2024年则标注为6到8周。

“所有文件都齐全,却让我等这么久,既意外又疑惑。” 小叶曾找加拿大一家知名留学中介公司帮忙催签,催签信发了一遍又一遍,移民局只回复了一封 “已收到” 的邮件,之后便再无音讯。

最后,中介也陷入绝望,告诉小叶:“这种情况,只能自认倒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供图

对于IRCC的拖延,小叶坦言:“这个低效的政府机构连个投诉改进的渠道都没有。我特别理解那25位留学生起诉的心态,他们一定是被逼到绝境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留学生成 “背锅侠”?政策摇摆下的争议

为什么一位优秀的准博士,还有一群拿到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会拿不到学签?

不少人怀疑,这并非偶然,而是针对性的 “阴谋”:

有声音认为,加拿大在国际政治压力下,刻意为中国留学生设置障碍;

有人指出,移民局常以 “资金来源不透明”“学习动机不足” 等模糊理由,集中拒绝中国申请人;

更有评论直言:中国学生已成加拿大留学市场调整的 “背锅侠”。

但另一方面,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不同看法:

加拿大正面临住房危机和教育资源紧张,无法无限接收国际生;

过去几年,中介造假、申请材料不实的案例频发,导致整体审核趋严;

中国学签申请人数庞大,自然成为 “被统计学选中的群体”。

真相或许藏在这些观点之间,但无论如何,留学生们的 “冤屈感” 已达到顶点。民间不少声音呼吁:“这早已不是个别学生的问题,而是存在系统性歧视的嫌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供图

为什么总是让留学生 “背锅”?和小叶一样从小在加拿大留学、如今已是一家留学服务机构创始人的Ivy,有着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从自己申请留学签证,到帮助上百位留学生办理手续,Ivy见证了多次加拿大移民留学政策的调整。她说:“我不觉得有什么阴谋论,加拿大作为移民大国,不可能拒绝留学生。留学生是这个国家新移民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绝不会切断这一命脉。”

但作为加拿大移民持牌顾问,Ivy也坦言:“从接触的案例来看,中国留学生确实像个‘背锅侠’。

“中加关系一微妙,签证批准速度就变慢;最近加拿大民众觉得留学生推高房价,留学名额就减少;国内年轻人就业难,外国人的工签就收紧。”

Ivy无奈地说:“就连这两年IRCC整治印度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也跟着遭殃。比起印度留学生的大量涌入和文化影响,中国留学生其实很守规矩。

可IRCC并没有分类审批,这是他们的管理问题。从我的数据来看,这一年经手的十个中国学生里,可能只有三四人能顺利、按时拿到学签。

在签证办理逻辑上,Ivy认为IRCC有多处需要优化。她曾有个客户,准备了50万人民币作为四年留学的资金证明,却被IRCC以 “资金有问题” 拒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AI生成

经过复议沟通,IRCC又改口称 “该学生有严重移民倾向”。后来,Ivy根据经验,让学生提交了25万人民币的资金证明,结果顺利过签。

Ivy费解地说:“加拿大政府希望留学生多交钱,又怕学生带的钱太多,这本身就说不通。如果资金证明多,IRCC就认为有移民倾向,担心学生来了不离开。既然欢迎留学移民,怎么又怕人留下?难道资金多的学生,留在加拿大的概率就一定更高吗?这种逻辑,也只有IRCC能想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签过不过,分数成 “隐形门槛”

学校发了offer,还能因为成绩问题拒签?不少原本认为 “加拿大学签比美国容易” 的学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移民局管得也太宽了吧?”

已从滑铁卢大学退学的小橙,就因为成绩收到了拒签信,他说自己 “有冤无处诉”。

两年前,小橙从香港来到以工科闻名的滑铁卢大学,就读计算机本科。作为补录学生,他曾为考上这所大学感到幸运,但很快就被大学里 “卷到极致” 的学习节奏击垮。

“现在看来,我们留学生很容易被教授压分。英语没那么好,又不像本地学生能跟教授顺畅沟通搞关系,分数自然不理想。” 说起在滑铁卢的求学困境,小橙把原因归结为加拿大大学 “宽进严出” 的政策。

虽然成绩常不及格、需要多次补考,但小橙觉得,勉强还是能拿到毕业证。可2025年3月,他申请学签续签时,却收到了IRCC的拒签邮件,理由是 “以现有成绩难以完成学业”。

“就连我能不能读完大学,都要IRCC来评估吗?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 小橙说,看到拒签信时,他感觉 “五雷轰顶”。

尽管难以接受,小橙还是在留学顾问的建议下,转学到了另一所计算机专业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大学。今年5月,他重新申请签证。

根据学签规定,即便转学,也要提供在滑铁卢时期的成绩单和各项证明。这一次,小橙没勇气再等签证结果,开学前就回到香港,准备联系其他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供图

“心里确实委屈,但分数上我确实没做好。现在留学政策卡得这么严,根本没多少喘息机会,只能认了。” 他无奈地说。

一位自称在IRCC有熟人的同学,给小橙透露了小道消息:以前IRCC不管学习成绩,但从去年开始收紧了政策。原因有两个:一是太多 “假留学生” 挂名不上学;二是想筛选出真正优秀的学生,只能通过卡成绩来实现。

“反正这次滑铁卢留学之旅,彻底‘滑铁卢’了。现在怪IRCC手伸太长,也来不及了。” 小橙感慨,“现在加拿大留学依然友好,但明显更严格了。卡成绩会是IRCC现在和未来最看重的一项,要是没自信搞定成绩,真别贸然来留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政策严格下的 “幸运者”

根据加拿大移民局2024年的数据,中国公民申请加拿大临时居民签证(包括学签、工签、旅游签等)的通过率为84.3%,拒签率15.7%。

从数据来看,即便加拿大收紧留学签证政策,对中国的签证政策仍相对友好。不过,2025年中国学签拒签率的具体数据尚未公布,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仍需保持观望。

采访结束时,笔者遇到了一位办理加拿大签证极为顺利的学生,麦吉尔大学数据专业博士生 Cindy。她经历过几次 “史上最严格” 的留学签证审核期,但每次申请都很顺利,核心原因就是 “分数过硬”。

Cindy说:“高中时,我没去私校造假提分;大学时,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绝不作弊。凭着一直保持在80分以上的平均分,还有按IRCC要求准备的完整文件,每次申请都很顺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供图

她认为,这几年留学政策肉眼可见地变严格,对认真学习、成绩优异的留学生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2025年的加拿大学签风波,既是留学生个体命运的考验,也是加拿大留学体系调整的缩影,Cindy的顺利案例,则为留学生指明了 “硬实力突围” 的方向。

未来,随着加拿大对教育资源、住房危机的逐步应对,以及 IRCC 可能的制度优化,学签审核或许会更透明、更公平。但对每一位怀揣留学梦的中国学生而言,在关注政策走向的同时,夯实成绩、准备合规材料,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底气。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