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王潇潇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与湖北缘分颇深,他在多部著作和公开场合提及,其在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期间,湖北公安籍导师王竹溪将他引入统计力学领域,这一领域成为杨振宁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他还多次到访湖北,其中数次到华中科技大学交流。
1995年6月,杨振宁与香港企业家刘永龄访问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被授予名誉教授称号,并在露天电影场发表题为《我的治学经历和体会》的演讲,首次公开表示自己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持中国护照,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研究的深远影响。他预言“30年内华中理工大学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杨振宁教授还多次参与华科大人文教育活动,与时任华中理工校长杨叔子院士就学科建设、人文与科学融合等展开深度对话,其“重基础、重交叉”的治学理念深刻影响了华科大从工科强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进程。
2007年,杨振宁携夫人翁帆重返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出席奖助学金捐赠仪式时再次寄语学子:“中国20年内必有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彰显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殷切期望。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授杨建邺先生撰写了《杨振宁传(最新增订版)》。该书籍获得杨振宁先生审定认可,是有关杨振宁先生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一部传记,问世以来广受好评。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杨振宁先生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以及个人生活,以翔实的史料收集、扎实的物理论述和踏实的写作态度见长,是了解一代科学巨擘杨振宁先生的人生历程、科学成就、思想轨迹、家国情怀的扛鼎之作。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