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烊千玺7岁弟弟上热搜:做不到这点,再优秀的孩子,也会痛苦一生!

这样的亲子关系

才是理想的境界

文 | 慕课君

来源 | 飞慕课

(ID:feimooc)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心里很不是滋味。

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

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辛辛苦苦养十几年的娃,到头来得不到感恩,而是孩子的厌恶、逃离,甚至一言不合就跳楼的也有。

那些一触即发的叛逆,其实只是导火线,真正的家庭的亲子矛盾必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养孩子,家长至少是持有51%的控股。

家长做到60分,真正了解孩子,用有爱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其实就可以了。

但为什么我们比以前更加在乎育儿,也投入不少,却得不到孩子的喜爱呢?

1

现在想养好一个孩子

对父母的要求比以往都要高

相信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以前我们的父母都不管,我们依旧活得很健康,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这么难养?

话虽这么说,但你还真的回不去了,想偷点懒的家长,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吧!

时代在变化,老拿以前来说事,遵循老一辈的观念,不主动改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以前多子女家庭是非常常见的。

你做错了,父母拿着棍子满大街追,你也不会觉得特别伤自尊,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这样教育的。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反而有一种非常顽强的生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现在,很多人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别人的父母是精细化养育,懂得利用丰富的现代化育儿理念和教育。

这时候你再只会用什么“棍棒教育”、“打击教育”之类的,就显得落伍,且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可能还打不过你,但他此时心里已经开始讨厌父母了,更别说有事去找你了。

再说说媒介环境的变化。

之前看过的一本书《童年的消逝》,顺便拿来和大家讲讲。

在很早之前,是不存在童年的。小孩生出来,几岁就出去干活了。

毕竟,那时候的沟通方式就是口耳相传,成年人懂得的,只是身边人告诉他的,记住多少就是多少,见识上和孩子的差距并不大,大家都是日复一日的谋生而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童年,是在印刷媒介时代才诞生的。那时,重要的经验技巧终于可以被记载,得以流传一代又一代。

成年人开始识字,看书,知道的东西开始增多,不局限于脚下的几亩土地,这就和不识字的儿童之间建构了文化鸿沟。

父母懂得越多,就越能在孩子这里建立起权威,有话语权。

但电视媒介出现之后,它有画面,有动作,有声音,成年人能读懂的信息,孩子也是可以读懂的,孩子和成人的差距又在慢慢缩小。

况且我们现在人手一部手机,处于网络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信息纷繁复杂,孩子知道的,我们都未必知道。

所以,这时候你闲暇时间还只会刷抖音、煲剧,你并不会比现在的孩子懂更多,建立自己的权威。

如此,孩子更加不会听你的话,教育无从下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在父母那一辈当中积累的经验,已经不适用于我们的孩子身上。

想要家庭美满,孩子优秀,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学习。

而且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未来的教育,经验会越来越不值钱。

我们的科技越进步,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的越快。

这个时代,没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想教育好一个孩子,非常难。

2

什么样的孩子

长大后不会恨父母?

我的答案是,能做“真自我”的孩子。

真自我和假自我,是心理学上的一对概念。

真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他不会太为难自己。

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围着别人转,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敏感,对自己的感觉却很不敏感。

给大家举个例子。

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

它讲孩子们如何写作业、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生活日常。

里面有两个性格迥异的小男孩,腾腾和凯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两个人的共同点,都是爱写作业,而问题也恰恰体现在这里。

腾腾一说到“特别喜欢写作业”时,你能看到他脸上掩藏不住的开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凯凯呢。

他妈妈说,他每天早上刷牙洗脸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做作业。

他还对妈妈说,愿望是把新华书店的考卷全部买下来做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老师问他喜不喜欢写作业时,他却说“不知道”。

在这里,我能初步判断腾腾是真自我,而凯凯是假自我。

真假自我的产生,我在这里也给大家说一下。如果妈妈愿意围绕着孩子的感觉而转,以此养育孩子,那会很辛苦,但会哺育孩子的真自我。如果妈妈希望孩子围绕着自己的感觉,那就催生孩子的假自我。

再看看两个母亲的做法,就很明显了。

凯凯妈,对凯凯严格到让人窒息。

孩子考不好,她就把他的书全撕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寒假更是夸张,要求孩子做完几百张卷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旦妈妈认为你偷懒了或者不仔细了,就狠狠地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着这位妈妈自我感觉良好,慕课君实在不知道说什么。

目前,凯凯所说所做,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在迎合和讨好妈妈而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综艺里,凯凯总是小心翼翼,自卑,也交不到好朋友,妈妈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毛病。

在这段亲子关系里,凯凯的感受是被忽视的,他要不断的讨好妈妈,长久下去一定是不舒服的,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很容易反抗,出现问题。

再看看腾腾妈。

光看腾腾,就知道这妈有多优秀。

腾腾在节目里非常有活力,做任何事情,都是自愿、自发的。

非常享受地弹钢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唱歌跑调也很自信,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腾腾妈的教育理念是,不逼迫孩子,也没有刻意培养,而是由着孩子自己“喜欢就好”,尊重孩子的感觉。

当然,这里的尊重,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重过程,轻结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家长总以为,自己不要求孩子,孩子就会无法无天的。

事实并不是这样。

每个人最初都是向优秀看齐,妈妈逼出来的优秀,和孩子自发的追求卓越,是完全不一样的。

像腾腾,能做自己,生命力和创造力都很强,而且自律自觉,这样的孩子,未来就算不是最顶尖的,也不会混得差。

同时,孩子不用看别人的眼光而活,他是更容易获得幸福的。

真实,平等,舒服,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理想境界。

3

易烊千玺妈妈的教育

我为什么不建议你学?

前几天,易烊千玺7岁的弟弟易烊昱华上热搜了。

他成功创造了最小年龄连续盲拧还原2个二阶魔方的世界纪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少网友看完之后感叹,这哥弟两个也太优秀了吧,千妈这是什么神仙教育?

甚至有朋友看了前面会困惑,易烊千玺不就是从2岁开始被妈妈逼着上10多个兴趣班,为妈妈的感觉而活的典范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不是也混得特别好?

你有这样的疑虑很正常。

我们看很多虎妈鹰爸的教育,哪怕孩子最后成才了,亲子关系也是僵化的。

易烊千玺不但和母亲关系特别好,甚至还挺崇拜母亲的,真的太难得了。

但这样的教育,实在太冒险。

千玺曾在给妈妈的感谢信里说:楠楠(千玺弟弟)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长大,哥哥走过的路,他不用走了,我害怕还来不及长大,您就老了,所以我会更加努力,鞭策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孩子是真的用肉身给自己家杀出了一条血路。

而这条路,他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弟弟走的。

无论我们看到现在的千玺多么优秀,童年造成的心理障碍无法避免。

比如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很难对自己感到满意。无论别人怎么肯定他,他都不会因此而感到满足。

这注定了,这孩子一辈子都会非常辛苦。会对自己特别苛刻。

童年一直被妈妈鞭策着往前赶,最终造成了始终有个声音在耳边“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特别。”

千玺成功了,回头看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如果他没有加入TFBOYS,没有红,童年的经历很可能成为他此生的心魔,获得幸福的概率会低很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如何培养“真自我”的孩子

想要维护好亲子关系,培养“真自我”的孩子,在我看来:

1、要做到平等尊重,给孩子选择权

这点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不展开细说,前面讲到的腾腾妈,就是很好的例子,大家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看这个综艺,学习人家的母子相处模式。

可能有人会纠结,尊重与管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是没有的,只能你自己去学习,去摸索,了解你孩子的特性,做出最佳决策。

2、保持学习的心态,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提前做准备

|| 比如孩子0~3岁,是依恋感和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时期

我们前面说的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构建,就是从生命最初就开始的,这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对孩子的呼应,你要及时回应,尊重孩子的口手脚发展秩序,跟着他的感觉走,而不是怕麻烦总是出来阻止,按照你的方式去进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孩子3~6岁,是性格养成、习惯建立的关键期

3-6岁是一个人心智发育最快的时期,这段时间内形成的习惯、性格对人有终身的影响。

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社交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家长都要有序安排培养起来。

这也是给孩子立规矩的最佳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都在上幼儿园。

家长首先可以做的,就是总结复盘,把幼儿园里培养给孩子的好习惯延续下去。

比如:

讲卫生:饭前洗手,刷牙等。

懂礼貌:见别人要问好,做错事要说对不起等,春节走亲戚就是对孩子的一个考验。

不挑食不偏食:不良饮食习惯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在家我们也要有技巧让孩子不挑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6~12岁,是孩子情感表达的重要时期

这段时期,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时话多,有时敏感。

我们做家长的,要提前了解,这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分分钟在打仗。

他们虽然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感知情绪、情感,却没有成年人那种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很难像成年人一样作出理性的决策。

家长要充当好领路人的角色,充分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情感支撑,而不是对立面。

3、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

说话,是我们情感表达的窗口。

是爱、理解,还是命令、嘲讽,都出自一张口。

有些父母明明爱孩子,却不懂表达,甚至说反话来伤害孩子,和孩子距离疏远,这是特别吃亏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时代在变化,育儿方式也在不停的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

但是不得不说,太多人操之过急,给孩子强加压力,这样会破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真诚、平等、融洽的亲子关系,才是最理想的。生儿容易育儿难,教育,是用一生来学习和研究的。分享文章,与更多父母共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