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发现赏识教育的奥秘!

最近一直在读周弘的教育著作《赏识你的孩子》,感触良多,原来赏识可以创造出这么大的奇迹。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了他对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教育历程,怎样把一个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少年大学生。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现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

赏识孩子,实质上就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促使他努力进取,争当好孩子。

孩子的赏识教育是教育的艺术,爸爸妈妈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心理,遵循一定的赏识原则才能让孩子在赏识教育中受益。那么,如何赏识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是爱,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爱,是和谐而平等的爱,是鼓励孩子追求成功的爱,更是陪伴孩子品尝失败的爱。饱含赏识的爱是孩子心灵之花最需要的沃肥,它让孩子不再痛苦,不再恐惧,不再窒息。它使孩子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在爱的海洋里自由呼吸,快乐成长,并且回报给父母意想不到的惊喜。

赏识的前提是尊重

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最理想的孩子”的形象,但现实中,孩子可能并不如你所愿,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理想终归是理想,父母不要用自己头脑中的范围去限定孩子,尊重孩子的特性才是最关键的。

赏识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欣赏,这种欣赏不仅可以通过夸赞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在不经意间,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流露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赏识教育,父母需从自身的修心开始,由内而外的赏识,才能够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孩子要及时

赏识孩子要趁热打铁,及时夸奖,以免孩子因没有得到及时鼓励而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如果孩子做了件好事,或者做事获得了成功,爸爸妈妈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赏识的效果就越好。因为这时孩子是有体验的,进行及时的赏识可以强化他被赏识的记忆和感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举个例子:小明5岁了,一直不喜欢自己吃饭,大人怕饿着他还是会像小时候一样追着喂饭。有一天小明看到一些好吃的,正好自己也饿了,妈妈不在跟前,小明就自己用手抓着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说:“小明,这些全是你自己吃的?小明真能干,妈妈不在也会自己吃东西了,真是长大了。”小明就会很开心,以后也会努力学习吃东西,自己不吃饭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了。

不要赏识过头

赏识教育是一种正面教育,但是,如果表扬的方法不对,不仅达不到鼓励孩子的目的,还可能让孩子变得骄纵和自大。

老是对孩子说一句话“你真棒”,一味地对孩子翘大拇指,对孩子已经起不到激励作用,还可能助长了孩子的傲气,听不得批评,更不接受惩罚,没有抗挫折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千万不要对孩子赏识过了头。一个孩子如果受到的赞美过多,心态便会膨胀,就会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从而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这样的孩子在人格上往往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心理上也会十分脆弱,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可能会经不起生活中的风雨。

赏识要有针对性

父母不要泛泛夸奖孩子做得好,最好能够发现孩子这一次比上一次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动力和热情,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比如,孩子把摔倒的小朋友扶起来,家长就不能只说:“今天你真乖啊!”这样指向性不强,你可以说:“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做得很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就要这样,和小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些具体的称赞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受到奖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千差万别,赏识也应因人而异。成绩好的赏识他的睿智,暂时不够好的可赏识他的勇气;好动的赏识他的活泼,静默的可赏识他的沉稳;胆大的赏识他的无畏,胆小的可赏识他的谨慎;在待人接物上慷慨的要赏识,节俭的也要赏识。

夸努力不夸聪明

赏识孩子的时候,只能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应该赏识孩子的聪明。因为聪明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

聪明与努力其实是一种归因方式,聪明是一种内在稳定不可控制的归因因素,而努力是一种外在不稳定可控制的归因因素。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会很多,只不过有的人在这方面更擅长一些,有的人在那方面更擅长一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 “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赏识要赞扬也要批评

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

这样,才能使孩子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的缺点,更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一定要明白:赏识孩子不全是褒扬激励,有时赏识也需要必要的批评,甚至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奖惩结合的赏识,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好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犯错不可避免,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

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打骂更有作用。当然,当孩子犯错后勇于承担责任时,别忘了给予表扬。

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

孩子不仅仅希望获得父母和家人的赞赏,更希望得到老师、邻居、小伙伴等其他人的夸奖。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是一种主观的评价,往往无法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对证,而别人对孩子的赏识却大多来自实际的交往,他们没有故意夸奖孩子的义务,因此他们的话要客观的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孩子不确定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是坏,以及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障碍时,适时传达给孩子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和赞赏,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更可以融洽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让孩子拥有更快乐的生活。

家长永远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忠诚的助威者,没有任何理由对孩子说泄气话,因为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赛场,他们多么渴望父母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为自己呐喊加油,哪怕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

让我们学会赏识孩子,赞美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自信,相信每个父母都可以用正确的赏识塑造出理想、杰出的好孩子。

·EN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