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要在6岁前,学会3个步骤4个“一致”,孩子越来越好带

前不久,朋友小李跟我诉苦,孩子被幼儿园劝退了,应该怎么办,是带回家自己教,还是换一家幼儿园。我就纳闷了,幼儿园还能有劝退的?我还真没听过。仔细了解才知道,小李孩子,一个3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爱打人而且爱抢玩具,所以老师劝退,这是多严重才会让幼儿园老师做出这个决定。

小李跟我说:“在家也是那样,说再多也不听,立的规矩都是耳旁风,到底什么时候他才能长大?”实际上,很多家长都像小李一样,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似乎年龄的增长就能让孩子懂事,殊不知树苗在小时候就长弯了,妄想着等树苗长大就能扶直,那完全就是天方夜谭。要想让孩子真正懂事,6岁前立规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为什么孩子立规矩要在6岁前

6岁是一个很特殊的转折点,这个时候的孩子拥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如果在6岁以前都没有成功地定下规矩,那后面想要定下规矩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说?

1.立规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孩子在6岁前,对父母都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依赖,父母说的话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绝对的权威,基本上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父母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但是各位家长,我们不能否认,立规矩是一个漫长而且痛苦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是一个浩大的时间工程。

当孩子超过6岁,他们就开始有自己的自主意识,知道哪些行为,哪些方式能够让自己更加的舒适,而且会下意识的往那样的生活方式靠拢。这个时候,父母惊觉没有给孩子立规矩,为时已晚,因为孩子不会再听你说的这些话。

2.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3-6岁对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开启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孩子从在家与父母亲人一对一交换食物和玩具,变成了要寻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互相依恋,互相探索世界。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开始跟身边的人交流,会与朋友进行交往,但交往效果的好坏跟孩子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关系。

实际上,孩子性格的形成也会在这个时间进入黄金期,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人群中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3-6岁这个阶段很关键。如果在这个阶段中,孩子能够很好地遵守规矩,那么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不会缺少围绕在身边的小伙伴,这能够帮助他更好的融入集体,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想要立规矩,并没有那么简单,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家庭立规矩失败,养成了所谓的“不懂事”的孩子了。

立规矩的前提要保持四个“一致”

真正有效的规矩才能称为规矩,而无效的规矩只能称为“过家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家庭立下的规矩不管用?那是因为大多数家庭没有保持四个“一致”,保持四个“一致”是立规矩的前提。

1.保持内外一致

很多孩子在家里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去到外面,很多家长却又会因为面子关系,要孩子守规矩,遵守秩序。实际上,给孩子立规矩,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不是一时高兴,把外面当成自己的家,直接放肆。

2.保持全家一致

这是很多家庭中的大问题,爸爸妈妈说的东西,爷爷奶奶反对,爷爷奶奶提出的意见,爸爸妈妈反对,这种情况下立下的规矩,想要孩子遵守,可能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保持遵守一致

只要规矩已经订立,那么任何家庭成员都必须要遵守,不能只要求孩子,而自己可以是那一个特例,不要忽略榜样的力量,在这里同样适用。

4.保持态度一致

确定的规矩,就要保持一定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已经说好的事情,后续无论孩子怎么吵怎么闹,都不能够有所松动,要表达一个最坚定的态度。

三个步骤,让孩子乖乖守规矩

让孩子守规矩很难吗?并不难,只需要三个步骤,就能将这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变得有滋有味。

步骤一、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

今天的蔬菜是不是又没有吃?

你的玩具是不是又没有收拾?

你的鞋子是不是又乱丢乱放?

不少家长一旦立下规矩,就会下意识的去盯着孩子,看看孩子有没有“守规矩”,并不是说监督孩子的行为有错,但是只看到孩子的错误,而看不到孩子的好,那就是大错特错。长时间地盯着孩子的错误,这跟24小时监工有什么区别?这无形之中就给了孩子一道压力,不仅仅会让孩子起到反叛的心理,还会营造出一种紧张的亲子氛围。所以说,要让孩子乖乖的守规矩,那就不要盯着孩子的错误看,适当的放松,赏罚有度,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步骤二、语言的魅力不要忽视,多点正面的引导

不要将玩具乱丢!

不能不吃蔬菜!

不可以将自己的鞋子到处放!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下,长时间听到这些话你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换成下面这些话呢?

可以把玩具送回它们的家吗?就是那个箱子。

蔬菜好想跑进你的肚子里玩游戏哦,你可以给它机会吗?它都要哭了!

你这样丢鞋子,它们会伤心的,万一它们不高兴离开了你,你就没有鞋子穿了!

孩子是需要哄的,就算是立规矩也是要哄着来,这是孩子的天性,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强硬地告诉孩子这个是不可以的,那个是不可行的,只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厌恶感。但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立规矩的时候,用语言的艺术来哄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不可以,更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和什么是可以的,这比众多的否定要有效的多。

步骤三、立规矩不能与较劲对等

不少家长喜欢偷换概念,将立规矩和孩子听家长的话对等,如果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执行,那就开始较劲,最终双方互不妥协,大的嘶吼,小的哭闹,这又是何必呢?在实际教育中,家长必须要明确立规矩的目的,例如要孩子多喝水,孩子用吸管还是用水杯,这重要吗?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了不是吗?不要习惯性地和孩子较劲,也不要以为给孩子下最后通牒就能让孩子遵守规矩,最后的最后,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真正的立规矩,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而是带有爱的引导孩子。立规矩的目的,是给孩子带来界限内的最大的自由,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分出你胜我负的亲子博弈。所以立规矩不仅仅在规矩,更多的是亲子之间的爱。

标签: 孩子 幼儿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