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从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虽然后来被吐槽“烂尾”、“狗血”,但结束的时候仍然高挂热搜……
甚至饰演陈婷一角的演员杨童舒,也在微博发文,剖析陈婷这个“三代讨厌角色”的心路历程:
杨童舒
9月6日 21:44 来自 HUAWEI P30 Pro
大家好,我是陈婷,也是演员杨童舒,今天#以家人之名大结局#,想以杨童舒的身份和大家聊几句。
其实接这个角色很犹豫。看剧本的时候我就对这个角色不是很喜欢。作为一个母亲,很难理解陈婷的性格,和我反差太大了,她的“癫狂”和“偏执”从失去女儿开始,愈演愈烈……那双瘫痪的腿似乎变成了留下凌霄的唯一牵绊,也让她加剧跌入深渊。悲剧的起源是失去小女儿吗?其实并不是,核心是她的原生家庭刻在骨子里的不安。
相较于大家对角色的热议,作为一个母亲,我更多思考并想传达的是,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太重要了,家庭并不是谈情说爱简简单单的东西,夫妻双方需要互相扶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也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来关心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的童年环境。若是能再早一点发现孩子情绪的异常,多一些对孩子的关心,可能许多家庭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最后,我也想对那些可能原生家庭并没有那么幸福美满的孩子们说,原生家庭的好坏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今后是停滞不前还是继续散发光热,就像凌霄遇到小尖,陈婷去国外重新开始。你总会遇到一个人,一件事,将破碎的你逐个拼起,像一只温暖有力的大手紧紧握着你向前跑,再唤醒你生命中本能的爱,告诉你别怕,你也可以好好生活,然后治愈别人。
其实将陈婷种种“令人发指”、“无法理解”的行为,归结于原生家庭,并不仅仅是杨老师哦,很多网友们在分析剧情的时候也有提到。
豆瓣网友@润斯达 写道:
陈婷的前半生基本就是她妈的影子。那些她妈妈教导的东西,“美貌,温柔,女人该干的东西,要看重钱”,都在陈婷前半生的人生实践中都被证明了有用,所以她一步步成为了那个样子。
@Animobcrystal :
陈婷的性格中的弱点:爱面子,虚伪、自私自利。
陈婷从母亲那继承了虚荣爱面子和虚伪的性格,她们擅长借别人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扮演凌霄的宋威龙也在微博上写道,“很多人在说心疼凌霄,我却更心疼凌霄妈妈,她的原生家庭将她推向深渊,而凌霄(起码)还有家人,还有尖尖。”
但是有很多人也会说,原生家庭并不是背锅侠,不是你现在混得不好、你作恶多端,就可以丢锅给原生家庭的,你这样不是逃避责任吗?
其实我们不是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他一定会长成什么样,毕竟论外在影响,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都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影响。
那么原生家庭真的能有那么大的能量吗?
那些不可忽视的“力量”
@可乐鸡翅方便面猪:越长大越觉得世界就是这么的残酷。长大后才觉得从小我妈灌输给我的“婚姻是女孩的二次投胎”的价值观有多可怕。
@今天的晚安呢: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真的很难克服
有人说,原生家庭“不能决定一生,但可以影响一生”,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
因为在还没有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之前,所有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都是由成长环境所赋予的,不管如何逃避,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一些生活细节包括说话的口气、声调,站立的姿势、走路方式,甚至是面对选择时的思维方式,都留着原生家庭的影子。
但也不是说所有东西一成不变,人们会在3岁之后(甚至更早)接触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再大一些会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可以自主上网,学习以及融合各种各样的思想,可能会遇到知己、伯乐、人生导师,也可能会遇到骗子、渣男渣女、一起误入歧途的狐朋狗友……
所有接触到的这些,加上原生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才成就了如今的你,是左是右,其实你可以选择,只不过取决于你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坚持自己的选择。
“力量”的源泉是内在
@好蜘蛛侠和坏蜘蛛:决定孩子人生的不是家庭,而是家长所传递的社会表征
@兄弟今天几号:原生家庭不能决定人生,但决定了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内在。而拥有怎样的内在才是影响一个人未来的重要因素。不是家里穷,长大了不穷就打破壁垒了,关键是内在
@桂曙光:阶层只是表象,背后是思维模式和成长环境,根源是基因差异。后天的努力很重要,但先天的条件也不能太差,否则跃迁需要极小概率的基因突变、极大的努力奋斗提升认知和选择环境、加上极偶然的运气……
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却只看了个字面意思——有钱可以买买买,不管是买课程还是买服务都是你敢想就敢有的事。可事实上并不是有钱人就能买到好的教育来让孩子们不长歪,甚至老话都有“穷人孩子早当家”,为什么?花钱买的教育不靠谱吗?
并不是,而是那些只会花钱的有钱人忽略了孩子的内在培养,无论是陪伴,还是以身作则,他们都欠缺了很多。
孩子们不是机器,不是你灌输知识和行为准则就可以出厂的AI机器人,而是需要构建情感基础的可爱的会闹脾气的,活生生的小孩子。
前路慢慢,请牵着手一起走
@取一个牛x的名字是有多难:家境富裕的孩子拥有更多试错的机会,底层大多都活的小心翼翼
@苦咖啡不好喝:14个家庭,里边有一个能够打破阶级堡垒。这概率已经很高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读书是最快跨越阶层的方法。没有那么多的一蹴而就,别人两代甚至三代的努力,不会给你一代轻易地超过。
@cm1ng-:steam游戏中国式家长,下面有一句评论很真实了:人生从来都是接力赛
“接力赛”并不是说老子没当成医生,儿子一定要接着当医生,而是上一辈没有达到的“小康”生活可以由下一辈的孩子继续努力;或者说,上一辈的努力让家人达成了“生理、安全、社交需求”的情况下,下一辈可以继续努力解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手拉着手,一起走吧,无论何时何地,一起努力生活,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积极一点,放松一点
@牛Bi闪闪萱小萱:看吧,还是有人打破壁垒的,所以,还是有希望的,还是得奋斗,不能因为存在阶级壁垒,就放弃挣扎啊,人要有理想,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不管是哪个时代,功成名就的人毕竟是少数,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不可能比金字塔底的人多,除非是倒金字塔……不必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好好活着,并且努力开心地活着就已经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