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假里,大学生们的专业,究竟能被亲戚做出多少种“误读”?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还有十天左右,就该过年了。

到了这个时间,大多数大学生都已经到家至少一个多礼拜了。

怎么样,这段时间是不是跟高中同学们,该聚的聚了(该散的散了)?

就算是还没聚够,估计这会儿你也得在家“苟”着了。

因为要是再天天出去“浪”的话,父母就该问你“你回来是干什么的”了。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问就是“有生活”。

不能随意出门玩的寒假,是木有灵魂的。

然而更糟心的是,宅在家里的话,总逃不开来自各种亲戚的另类“关怀”。

通常情况下,这类话题除了生活方面之外,最绕不开的,就是你的专业。

在我看来,亲戚询问你的专业,可能是这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事情之一。

因为他们虽然压根就不懂,但却敢于站在“泥巴堆的金字塔尖”上,从学习到就业,从发展到远景,全方位地指点江山。

俨然一副张嫂、李婶儿、王阿姨,在晚饭后揣着手聚在街边昏暗的路灯下,严肃地争论着费马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到底谁才是数学三大难题之首一样。

所以,即便你已经对现实中的专业,有了“接受现实”的认知。

但依然扛不住他们的“指点江山”,去进一步拉低你对专业的期待。

比如说,计算机专业。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提到了这个专业,亲戚们首先会想到的,不是软件开发,而是修电脑。

而且大部分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家里的电脑为什么这么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知道,这类问题你们是解决不了的。

因为但凡是来找你解决这类问题的,其实问题的根源无外乎两个:要么是电脑太老,要么是电脑太次。

但你还不能直说。

因为只要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他们都不愿意去解决。

而且只要你解决不了,无论解释得多专业,都会背上个“这孩子完了,肯定没好好学”的锅。

到了这时候,你可能不会再去想什么云计算、大数据、万物互联…

而是只想赶紧离开亲戚的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计算机专业,由于专业性强,而且和使用场景错位过大,所以很容易被误解。

但你的专业要是太“接地气”的话,日子也不好过。

比如说,中文专业。

一提到这个专业,大多数亲戚的第一反应就是:中文还用学?

虽然你能罗列出文艺理论、中华文化概论、古代汉语、语言学等极具深度的专业介绍,但等来的可能都是一句:

就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说这样的反应,会让你产生极强的反驳欲望,但我劝你别解释。

因为这至少还不会让你凭空接到什么“活儿”。

要是你把话说到了“文学素养、文字能力”这方面的话,那他们一准儿得让你上家里去,给孩子好好补补作文。

同理,英语、物理、化工、数学专业的学弟学妹们,也千万得“苟”着别随便回话。

要不这一个寒假,您就甭指望再去干点什么别的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说计算机和中文专业,代表了亲戚拉低你专业下限的认知。

那么一些不怎么容易理解的专业,则会让你真实体会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比如说被称为四大天坑的“生化环材”。

材料,这专业一听上去,感觉就跟科技含量上不封顶似的。

毕竟任何尖端科技演进的本质,都是以材料学的进步为基础的。

所以,除了金属材料专业容易被误解为“炼钢的”之外,像什么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科学…

几乎都是想象空间直接拉满一般的存在。

而你在亲戚的眼里,也瞬间有了青年科学家内味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鹅!

学无机的,有可能是烧水泥的;学高分子的,有可能是配墙面漆的。

虽说水泥在材料功能提升上,也需要相当高的水准才能做到。

但这终归不直观,也很难说服自己。

而亲戚无论是出于对你的鼓励,还是纯粹就为了炫耀的虚荣心,都会把你专业的上限不断往上提。

所以,亲戚眼中的这类专业,和你实际上的专业,也会差出纳米材料和普通玻璃的区别。

而聊天的气氛,也会聊出亲戚越吹越带劲,你却越听越后悔的效果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了,容易被“灵魂拷问”的,并不止这些专业。

因为学心理学的,会被当成算命的,学酒店管理的,会被当成酒店服务员;

学电气工程的,容易被当成修家电的;学考古的,容易被当成刨坟设机关的。

即便是你的专业通俗易懂,也不在被容易误解的范围之内,但还是可能因为一个问题答不上来,而接受那句“全国统一”的质问:

这都不会,还大学生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亲戚误解的大学专业和大学生,似乎哪年都是段子频出的话题。

毕竟,这是一场新生代和旧观念的碰撞,误解在所难免,大不可不必放在心上。

即便是在不同的年代,专业有着“冷热”之分,也务必踏踏实实地学好本专业,再做其他规划。

因为专业的设置,终归是根据需求来的。

而任何专业所真正需求的人,也都是大浪淘沙筛下来的真材实料。

与其抱怨专业,不如正视自己“学生”的身份。

或许当你在大学里,怀念高中那个为了前途拼过命的自己时,更应该期盼的,是若干年后,去感谢那个在大学时代依然苦读的自己。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