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婴幼儿童疾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

川崎病概述
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1990年北京儿童医院风湿性疾病住院病例中,川崎病67例,风湿热27例;外省市11所医院相同的资料中,川崎病为风湿的2部。显然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标签:
川崎病病因学
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1986年曾报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逆转录酶活性增高,提示该病可能为逆转录病毒引起。以往也曾提出支原体、立克次体、尘螨为本病病原,亦未得到证实。也有人考虑环
标签:
川崎病发病机理
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在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CD4增多,CD8减少,CD4/CD8比值增加。CIC在本病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但本病病变部位无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C3不下降反而升高,不符合一
标签:
川崎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发生冠状动脉瘤,可导致心肌梗塞、动脉瘤破裂。大多数病人在第4周进入第三期即恢复期,一般为病程21~60天,临床症状消退,如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即逐渐恢复;有冠状动脉瘤则仍可持续发展,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脏病。
标签:
川崎病有哪些治疗措施?
急性期治疗1.丙种球蛋白 近年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发生
标签:
“婴幼儿川崎病”越来越多
不少成人科医生对川崎病闻所未闻,但据市儿童、儿科医院等儿科专家透露,每10万个4岁以下的儿童当中,就有上百个儿童患有一种称为川崎病的疾病。在发达国家里,川崎病已经成为导致儿童后天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标签:
川崎病病因病理
川崎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是川崎病原因,但未补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曾在川崎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日本研究发现,川崎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
标签:
川崎病症状
一般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1~2周,多为7~10天,平均最高温度达39~39.9℃。采用无创伤性检查发现20%病人因冠状动脉炎而引致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在起病最初4周检出率最高,以后逐渐减少。必须指出,心脏炎与冠
标签:
川崎病与感冒发烧的区别
川崎病,其实并不是奇难杂症,只是家长们对它认识不多,而且病症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烧感冒很类似,基层医院、门诊的医生均容易误诊,把它当成普通的感冒治疗。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是以皮肤黏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
标签:
小儿川崎病的来龙去脉
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一)持续高烧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这些表现将增加川崎
标签:
六症状识别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该病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导致儿童后天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患儿只有上述症状的一部分,被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川崎病目前没有什么好的预防措施
标签:
小儿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近年北京、上海等地区先后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报告发生,是儿童后天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川崎病似乎更偏爱亚裔人群,中国发病率虽低于日本,却高于欧美
标签:
春季要警惕感冒样的川崎病
春天,乍暖还寒,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增多。这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川崎病”。据儿科专家介绍,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综上所述,在冬春流感流行季节,病儿出现类似感冒样的发烧,伴有皮疹等
标签:
川崎病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疾病,下列6项中具有5项即可成立诊断。⑴持续发热5日以上。⑵双侧结合膜充血。⑷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⑸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期指尖开始脱皮。⑹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肿大。
标签:
我国小儿川崎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我国城市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我国自1993年开始组织10个省市参与的较大流行病学调查,确认至2003年中国的川崎病发病率约2/10万至27/10万,各地之间相差很大,以北京和上海较高,达24/10万至27/10万。2000-2
标签:
4岁以内宝宝谨防川崎病
一般是五天以上的皮疹发热,皮肤黏膜弥漫性潮红,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一过性肿大,手足硬性浮肿及模样脱皮。由于改病广泛累及心血管系统,成为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血、抗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冠状动脉
标签:
川崎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由于心血管的病变,既是本病自身的症状,又是可致死亡的并发症,在此节中将详述其经过情况,以期早期发现,及时适当治疗。故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标签:
川崎病应该如何预防?
实际上,即使诊断不正确也不会影响治疗,因为任何医生都习惯用抗生素、退热药对付持续的高烧。同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烧一样,要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最好是果汁。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瘤。日本104例川崎病死因分析,心肌梗塞中57%,心力
标签:
川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炎心脏炎互相鉴别。与典型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的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MCLS的发病率较多,病程产短,预后较好。与风湿性心脏炎不同之处为:①冠状动脉病变突
标签:
川崎病的鉴别诊断
猩红热必须与其它会出疹子的疾病做鉴别诊断,包括麻疹、药物过敏与川崎病等。其中川崎病是最容易发生误诊的疾病,因为猩红热大部分的临床特征,在川崎病都可能出现。其中第七项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重要的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标签:
川崎病的病因病理
川崎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是川崎病原因,但未补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曾在川崎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川崎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倍;而美国波士
标签:
川崎病如何预防
一般来说,川崎病日后不会复发,但由于心脏受到影响的后遗症要在多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有必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发生冠状动脉瘤。日本104例川崎病死因分析,心肌梗塞中57%,心力衰竭12%,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6.7%,
标签:
川崎病的知识
一般是五天以上的皮疹发热,皮肤黏膜弥漫性潮红,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一过性肿大,手足硬性浮肿及模样脱皮。由于改病广泛累及心血管系统,成为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无特异疗法,主要是抗凝血、抗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冠状动脉
标签:
川崎病的治疗措施
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是川崎病原因,但未补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曾在川崎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因此,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川崎病的病因。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
标签:
什么时候是川崎病的高发期
有的患儿症状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类似,但使用抗生素、退热药后发热仍然持续不退,并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这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川崎病”。据儿科专家介绍,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标签:
识别川崎病的方法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脏器炎症。该病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川崎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导致儿童后天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患儿只有上述症状的一部分,被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川崎病目前没有什么好的预
标签:
川崎病可以并发疾病有哪些
由于心血管的病变,既是本病自身的症状,又是可致死亡的并发症,在此节中将详述其经过情况,以期早期发现,及时适当治疗。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累及其主干近端,左前降支最多见,其次为左回旋支少见。故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因导
标签:
川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川崎病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川崎病并发心肌梗塞者约占1%―2%,多于病程一年内发生。临床可能出现烦躁,腹痛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川崎病应与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急性淋巴结炎、类风湿病以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炎心脏炎互相鉴别
标签:
容易与川崎病混淆的疾病
川崎病易与感冒混淆。川崎病,其实并不是奇难杂症,只是家长们对它认识不多,而且病症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烧感冒很类似,基层医院、门诊的医生均容易误诊,把它当成普通的感冒治疗。近一年来,某医院儿科住院部共收治了10多例川崎病患儿,其中大部分年
标签:
小儿川崎病是怎么回事
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一)持续高烧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这些表现将增加川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