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飞针疗法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多种原因均可致病,以饮食、情志所伤多见,但机体脾胃素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多种原因均可致病,以饮食、情志所伤多见,但机体脾胃素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其病机可以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初起多实,病在气分,久病以虚为主,或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病在血分。

刺激部位:上腹部中线,足阳明线,上腹部刺激区,双侧颊内黏膜的白斑。

食滞伤胃加足阴线,脾胃虚寒加背侧1线胸部段,胃阴亏虚加上腹部侧1线,热邪犯胃加下腹部侧1线、内庭,肝郁犯胃、肝火犯胃加足厥阴经筋膝下至足趾段,瘀滞伤胃加脱俞、血海,湿困脾胃加足阴线、背侧2线、上腹部侧2线。

针具选取:毫针或圆利针,丛针,三棱针,针。

操作规程:上腹中线、足阳明线、足阴线、背侧(1、2)线、上腹部侧(1、2)线、下腹侧1线、足厥阴经筋均用毫针或圆利针飞针刺激,上腹部刺激区用丛针飞针刺激,内庭、脱俞、血海行三棱针点刺放血,双侧颊内黏膜的白斑用针划割,微出血为度。

上一篇:低血压飞针疗法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