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疾病概述

尿崩症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尿崩症疾病概述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

尿崩症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原因是肾细尿管的再吸收受到影响。多尿症意味着尿量的增加,它和糖尿病无关系。

尿崩症疾病概述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但部分病例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为多见。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24h尿量可多达5-10L,但最多不超过18L。尿比重常在1.005以下,尿渗透压常为50-200mOsm/kg,HO,尿色淡如清水。部分病人症状较轻,24h尿量仅为2.5-5L,如限制饮水,尿比重可超过1.010,尿渗透压可超过血浆渗透压,可达290-600mOsm/kg.HO,称为部分性尿崩症。

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因而兴奋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病人外语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长期多尿可导致膀胱容量增大,因此排尿次数相应有所减少。继发性尿崩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原发病的症状与体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