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恩人

笑妈写给天下父母: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恩人!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虽然“感恩”的心,并不一定非要在感恩节才表现出来,感恩是一种习惯,感恩是一种态度,感恩如呼吸一样,自然流露又无法控制。我一直觉得自己属于特别幸运的人。当我做母亲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孩子;

笑妈写给天下子女: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

笑妈写给天下父母: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恩人!

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

虽然“感恩”的心,并不一定非要在感恩节才表现出来,

感恩是一种习惯,感恩是一种态度,

感恩如呼吸一样,自然流露又无法控制。

不过,我还是想借这个特殊的日子,写点什么。

我一直觉得自己属于特别幸运的人。

当我做女儿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父母;

当我做母亲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孩子;

当我做学生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老师;

当我做老师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学生;

当我做下属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领导;

当我做领导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下属;

当我做朋友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朋友;

当我做敌人的时候,我遇到最好的敌人;

……

所以,我没有理由不感激。

百善孝为先。父母赋予了我宝贵的生命,带我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花费大量心血把我抚养成人,供我吃穿供我读书,为我操劳为我担心,让我感受无尽的爱。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父母给予自己的,我一生一世粉身碎骨也是偿还不了的。“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如此,如果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善待父母,那真是良心何在啊?!

我先是为人女,然后为人母。

孩子嘛,生了就要养,养了就要爱,这是一种本能。

现在社会上都提倡“感恩教育”,出发点是挺好的,因为感恩,自己更加知足常乐,因为感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许多家长也热衷于教育孩子感恩父母,很多学校还要求同学们,到了母亲节回家帮妈妈洗洗脚,到了父亲节又帮爸爸洗洗脚,到了重阳节,再给爷爷奶奶洗洗脚,到了教师节,还要唱歌给老师听,送上鲜花和贺卡,等等。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样的形式像是一场矫情的“作秀”,洗脚也变成了一项机械式的“作业”。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形式化的东西,太刻意了难免有些虚伪。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家长这样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会“感恩”,说自己为孩子付出了许多,牺牲了许多,放弃了许多,却得不到孩子半点感激,得不到回报。

我认识的一个高三学生,他的精神非常紧张和压抑,他说他只要学习上稍微懈怠一点,他的妈妈就会歇斯底里地喊:“我生你生了三天三夜,差点丢了命,你还不努力学习?你考不上大学,对得起我吗?我生了三天三夜……”这句话听的耳朵都起茧子,这个学生很委屈,“难道是我让妈妈生我花了三天三夜吗???”

我认识的一个邻居,她的孩子和笑笑是同年同月出生的。她在生孩子的时候好像宫颈撕裂或者更严重的什么,具体情况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她动不动就说,“这小子长大了如果敢对我不好,我非宰了他!”孩子现在才两岁多,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我担心的是,长大后的孩子,会是什么表现?什么心态?

生活中,类似的话太多了。

“没有我哪来的你?敢不听我的话?”

“你这个没有良心的孩子,我白养你啦?!”

“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我容易吗我?”

“为了让你上重点,爸妈花了多少钱?你还不好好学?”

“我送你学英语,陪你练琴,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给你做饭……”

“我供你吃供你穿,把你养那么大容易吗?你还敢顶嘴!”

“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为了你我放弃了多少?承受了多少?”

“我在你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你知道吗?怎么还这么不懂事?”

……

这些司空见惯的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这并不是充满“爱”的语言。孩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的是:自己是负担、是累赘、是包袱,如果不怎么怎么做,就是对不起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为了儿女呕心沥血,不辞艰辛。

然而,我们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我们真的是孩子的“恩人”吗???

第一,孩子的出生,是他自己的意愿吗?当我和老公轰轰烈烈地酝酿“造人计划”的时候,自以为是地进行“科学播种”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事先询问那个即将被造出来的小生命,他是否愿意来到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他是否愿意融入三教九流的人群?没有,我们从没问过,只是一厢情愿。生孩子,似乎只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所做的选择。那么,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人的一生会是什么样子,假如,假如他将来只感觉到人世的“苦”,而我,恰恰是把它引入苦海的“罪魁祸首”,我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第二,孩子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擅作主张吗?孩子生下来并不知道吃什么好喝什么好穿什么好,不知道该学习画画还是音乐,或者打篮球,也不知道该看什么书认什么字,更不知道上哪所幼儿园上哪所小学,孩子的生活方式,至少童年时代的生活方式,往往只是大人的决定。那么,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虽然我们现在都说,不要把家长的意愿和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按照自己的态度和个性去为孩子“设计”他的人生,因为他小,他不懂,我们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引领着他们往前走。假如,假如孩子长大后并不喜欢父母给他“安排”的道路,我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第三,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们付出了爱,但是,这种爱就没有伤害吗?虽然我们做父母的,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自认为最好的,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面对这种伤害,孩子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默默地承担。那么,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感恩于我呢?

在《只生一个孩子是风险投资》文中,我也提到过,其实很多父母无形中会把生孩子当作一种“投资”:对生命的投资,对感情的投资,对幸福的投资,对理想的投资,对人才的投资。(有几位朋友看过那篇文章之后,说我的立场不坚定,呵呵,我说的很清楚啊,我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自己的态度,生孩子不能算成本,感情和幸福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还有,我在那篇文章最后,就是以“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恩人”这句话做结尾的。)

“投资”,自然就要求有回报;“恩”,就意味着感激和偿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也教育孩子,要对父母心怀感恩,要懂得报答。但是,家长对孩子感恩的强烈渴求,让孩子背负沉重的甚至略带内疚的偿还压力,好像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债务人”,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意味着:他已欠下了父母的生身之恩、抚养之恩、教育之恩、还有些乱七八糟的恩,一样也别想赖掉。

家长的内心都是脆弱的,否则我们的付出不需要孩子来对得起。是不是孩子承认了,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孩子感恩了,才能证胆自己是一个好父母??

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可我们,却把孩子当成了财产。

换一个角度想想,其实,父母对孩子也应该充满感恩之心。

我怀胎十个月把他生下来,兴奋的想让地球人都知道;孩子会走路了,我巴不得立刻带他周游世界;孩子会叫妈妈了,我激动的打电话告诉所有亲朋好友;孩子给我吹一吹热汤,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有了孩子,我才从女孩升级为女人,才有机会作为母亲体验另一番精彩的人生,虽然有时候也累也苦,也为孩子放弃了很多,比如事业追求,比如闲暇娱乐,但是,孩子带给我们多少快乐和希望啊,他用他的活力感染着我,照亮了我,让我重新体会回归童年的天真,让我感到生命多么有意义。

面对孩子如此无条件的“给予”和“付出”,我除了哽咽着说一声“谢谢”之外,没有任何理由还要去要求孩子来感恩于我!

当我们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想明白之后,许多事情也就会真的变平和了。无论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还是孩子们的生活,也都变得轻松许多。

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只属于我们自己,孩子无需背负这些期待。没有要求,就不会失望。所以,假如孩子真的对父母不孝不敬无情无义,你就不会撕心裂肺;假如孩子没有实现你的理想,偏要特立独行,你就不会怒不可遏;假如“玉不琢,不成器”,你就不会捶胸顿足。

我并没有抨击“感恩教育”,

只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该向孩子“索取”感恩,

不要让“感恩”成为伤害孩子的武器,

不要用“恩人”的姿态来管教孩子。

让我们的爱更简单一点,更纯净一点。

而且,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办法,不是说教,不是抱怨,

而是自己不以回报为目的、不以某些条件为前提的爱。

父母感恩,孩子才会感恩。

我们自己做得好,孩子自然就看到了。

作为子女,我对父母应当“知恩图报”;

作为父母,我对孩子应当“施恩不图报”(假如可以称为“恩”)。

对于他人的爱,我应当满怀感恩,因为没有谁给我的爱是必须的;

当我爱人时,不应要求他人感恩于我,因为我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人,应该少一点要求,

即便有,也应该多要求自己,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

所以,“学会感恩”,是对自己说,不对他人说。

白云在空中飘舞,绘画着一幅感恩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土地的感恩。

谢谢我的父母!谢谢我的孩子!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