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在文学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总之,王安石对我国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对现实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王安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错的。从上面的评价变化来看,儒家是彻底的反对王安石这种变化祖宗家法的行为。

如何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可以说是我国宋朝比较有成就、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曾经主导与推行的变法对北宋后期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及影响,有人说他所推行的变法具备了诸多近代变革的特点,他的成就和有影响不是三两句话就可以进行评价、概括的。我们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其对历史的贡献及影响。

1、杰出的文学家

王安石,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自号临川先生,世称王文公,晚年封王荆公。王安石在文学上,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注重和强调发挥古文的实际功用,具有很强逻辑性及说服力。

他的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为主,意境古远苍茫,常常营造出一种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著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王安石是我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曾经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变法和改革,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达到富国强兵,对外强防御,对内防弹压,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的目的。他所推行的此次变法从新法不断实施到被守旧派废罢,历时约十五年。在这期间,每一项新法的推行和实施都能收到了一定效果,“富国强兵”更是得到日益彰显。

特别是免役法的推行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空前发展,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3、著名的思想家

王安石曾经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他曾经创“荆公新学”,推动了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王安石对我国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对现实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曾任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知州等职。嘉祐三年撰写《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长达万言,力主改革弊政。神宗熙宁二年,擢升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依靠神宗支持,相继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列宁曾称赞为“十一世纪中国的改革家”。但由于守旧派激烈反对,加以措施不善,收效不大。熙宁七年,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署江宁知府。八年,再任宰相,九年,又罢。后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在文学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renwugushi.com]。所著散文,长于议论,笔力雄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作多反映重要社会问题,寄托政治抱负,刚劲峭拔。晚年隐居,更注意艺术锤炼,写出一些情韵深婉的小诗,如《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词作不多,但意境开阔,尤以《桂枝香》(金陵怀古)最为有名。

我想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古文,诗词方面的成就,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的,这点大家没有质疑,主要是他的变法,后世是如何评价的。

跟王安石同一时代的司马光是这样说的: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司马光只是说王安石不通世事,但人品没问题。

崇尚道家的黄庭坚的看法: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黄庭坚还是很喜欢王安石的。

儒学大家朱熹的看法:

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皇之盛。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奸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朱熹只肯定了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人品、忠诚、政绩则一概否定啊,甚至认为王安石造成了天下大乱,朱熹在儒家的地位,那是一言九鼎的人物,他这么一说,后世几乎也就这么认为了。

再来看看近代的看法,吕思勉是这么说的:

王安石的变法,旧史痛加诋毁,近来的史家,又有曲为辩护的,其实都未免有偏。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错的。但行政有一要义,即所行之事,必须要达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窦,必须减至极少。若弊窦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达,就不免徒滋纷扰了。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

更有甚者梁启超在《王荆公》中为王安石变法彻底翻案,大加赞扬,胡适先生也这么认为。

近代的人物开始肯定王安石变法的初衷了。

再来看看毛主席的看法:

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王安石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在神宗皇帝时代,他搞变法,当时很多人攻击他,他不害怕。封建社会不比今天,舆论可以杀人,他能挺得住,这一点很不容易做到……要学习王安石这种“人言不足恤”的精神,不要害怕批评,要敢于发展、坚持自己的见解

毛主席还是肯定了王安石敢于变法的举动,只是对他变法采用的方式方法有所意见。

从上面的评价变化来看,儒家是彻底的反对王安石这种变化祖宗家法的行为。但无论这些人怎么攻击,都承认人家的文学成就。

到了近代,国家需要迫切的改革,人们开始赞扬这种变法的行为,只是对他施行变法所采取的行为,不通世事而导致失败,有所感叹。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