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检查方法?

有脊柱侧弯者,应分别在直立位和向前弯腰时观察脊柱侧弯能否自行矫正。再次令儿童站正、站直注意观察,必要时令儿童做左右弯曲脊柱的动作后再查,避免将暂时的姿势不正误诊为脊柱侧弯。并要鉴别脊柱侧弯是属于习惯性,还是固定性。也可用腹卧法鉴别习惯性与固定性,即嘱已检岀有脊柱侧弯者腹卧,看原来的侧弯是否消失。

1.视诊嘱受检者背向检查者站立,注意观察脊柱的发育状态,有无驼背、腰椎过度前凸、胸椎下段或腰椎后凸,棘突排列是否 整齐,脊柱有无侧弯。有脊柱侧弯者,应分别在直立位和向前弯腰 时观察脊柱侧弯能否自行矫正。是否伴有胸廓变形、骨盆倾斜和下肢不等长等现象。

2.触诊嘱受检者取前弯腰约30度的姿势,检査者自上而下 分别沿着棘突、棘突间隙和椎旁逐个施压与叩击,注意有无压痛或叩击痛。

3.功能检查:嘱受检者取站立位,作脊柱前弯、后伸、侧弯活动,并于骨盆固定时作左右旋转活动。观察颈椎、腰椎的活动功能有无活动受限并询问有无自觉症状。

4.脊柱弯曲检查:受检者背向光线,取立正姿势,肩胛带肌肉不要紧张,两脚着力均等,冃视前方。检查者距1米远观察左右肩线(从背面看,由颈到肩的外形轮廓)、两侧腰凹及肩胛骨,特别要注意两肩胛骨下角及内侧甬在脊柱两侧的距离。如颈肩线及腰都对称,两肩胛骨的距离相等,高低相平,则为正常。如不对称、不相等、不相平,则有可能脊柱弯曲。再次令儿童站正、站直注意观察, 必要时令儿童做左右弯曲脊柱的动作后再查,避免将暂时的姿势不正误诊为脊柱侧弯(这种姿势不正,其脊柱是正常的,岀现的侧 弯忽有忽无,更无需要组织专门的矫正操)。最后,以扪诊作为确诊有无侧弯的主要依据,即用右手中指在脊柱中间,食指和无名指在两侧,从颈部沿各棘突尖向下触扪。正常时,各棘突尖在一条垂直 线上,如有侧弯,应记录侧弯的方向(分为左凸、右凸、S型及反S 型)。并要鉴别脊柱侧弯是属于习惯性,还是固定性。令受检者就 地努力前弯脊柱(检查者用左手阻挡儿童腹部,以免只弯髏关节), 在脊柱前屈状态下,即脊柱周围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下,观察原来 的侧弯是否消失,并用右手触扪加以确认,侧弯消失者为习惯性, 未完全消失者为固定性。习惯性为I度(或I期),固定性为I度 (或H期)。固定性侧弯常伴有脊柱单侧肌肉隆起或脊柱扭转。也可用腹卧法鉴别习惯性与固定性,即嘱已检岀有脊柱侧弯者腹卧, 看原来的侧弯是否消失。消失者为习惯性,未完全消失者为固定 性。

5.驼背及其他前后弯异常的检查:令受检者“向左转”或“向右转”,观察其外耳道、肩峰及股骨大转子。正常时,这三点在一条垂直线上。如脊柱上、中胸部过于后凸,外耳道在肩峰大转子垂线之前,则为驼背。直背是缺乏生理性的胸曲,多数情况下,外耳道错后于肩峰。而脊柱胸段前凸,比直背更严重,扪之有几个棘突凹陷。鞍背是脊柱的腰段过于前凸,

有驼背或鞍背者,当即令其努力收腹,如暂时可维持正常姿势1分钟至几分钟,随后又恢复原态者,定为习惯性(I度);不管怎样努力,均维持不到正常者,定为固定性(I度),凡学龄儿童的脊柱胸段前凸,一般均属固定性。

上述习惯性与固定性的划分方法,是以脊柱弯曲异常的性质及防治效果为根据的。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