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普”公报数据看女孩养育的误区

5月11日,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公布,其中有条信息很刺眼:2020年底,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意思是每100个女婴对应111.3个男婴,与联合国设定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103~107仍有很大差距。这个数值提示我们,整个社会重男轻女的氛围仍然严重,以致有些女性不被允许出生或者没有官方信息。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报告里的其他数据:


 5月11日,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公布,其中有条信息很刺眼:2020年底,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意思是每 100 个女婴对应 111.3 个男婴,与联合国设定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值 103~107仍有很大差距。

 

这个数值提示我们,整个社会重男轻女的氛围仍然严重,以致有些女性不被允许出生或者没有官方信息。如果你家里恰好有女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她得到良好的教养,确实值得思考。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报告里的其他数据:

 

1.人户分离人口较2010年增长88.52%

2.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

3.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这些信息可以简单理解为,你的女儿未来很可能不在你身边,她不需要面对太复杂的家庭关系,身边有非常非常多拥有大学学历(不代表实际能力)的同龄人。这时,她需要两个特点:独立和独特。而我们之前的很多教养思路恰恰背离了这个目标。

 

1.高度关注孩子的外貌


曾经在公共场所听到一位女士说朋友的小男孩“你一个男生长这么漂亮干嘛?”言下之意,女孩子漂亮很重要;还有的家长随口批评甚至讥讽一些身材不符合自己审美观的女性。这些观念和作法会悄悄渗透进孩子的内心,青春期来临,开始关注外貌时,容易更敏感,甚至作出过激行为。

 

实际情况是,外貌出众,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个加分项,但这样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以平常的面目出现在社会生活里,性格,才华,能力,以及穿衣打扮对外部特点扬长避短,这些综合因素共同形成了别人眼中的这个人。单纯重视女性外貌,容易误导孩子陷入焦虑,缺乏自信,影响全面发展。

 

2.不恰当地强调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天生不一样,这是客观事实,我们要帮助孩子了解和接受这些事实,确定正确的性别意识,同时努力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成长道路。所谓不恰当的做法包括:

 

过度保护

有些女孩的父母受“富养女儿”的影响,内心也有“女孩儿只能在娘家享点福”的传统认识,在物质方面溺爱骄纵,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生活能力,娇气,依赖性强,“公主病”严重,未来很难在社会立足。

 

片面强调某些品质

与物质方面的满足相对应,很多家长对女儿的性格特点有明确的限定:安静,稳定,“有个女孩儿样”,对于相反的特质常常批评和指责。气质类型有很大的先天成分,更不是一个娴静的女性就一定比个性强的幸福概率高,这样的期待和教养抹杀了女孩子发展的其他可能性,也会在日常生活里因为违背孩子天性引发更多家庭冲突。

 

3.更焦虑的心态

 

稍微留意会发现,很多家有女孩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非常紧张,“要是男孩就随他了,可咱是女孩儿……”“女性在社会上本来就不容易,我得提前做点啥呢?”这种情绪会在日常生活里不断传递给孩子,强化“外面世界不安全”,“生而为人不容易”的想法,成长过程中很难开放自己,也容易局限在狭窄的自认为安全的领地里,裹足不前。

 

未来显然是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只要一个人能保持内部精神独立,外部条件独特,自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幸福。所以,从大局着手,别太在意家里这个宝贝是男孩女孩哦!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