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赌气不吃饭怎么办?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心理抗衡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对的就要坚持,错的要及时调整。孩子赌气不吃饭,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刺激——反应理论的逻辑关系在运作。正确的做法是形成正性的条件反射和强化:小孩子赌气不吃饭,父母通过观察,稳定情绪,不急不躁,吃自己的饭。孩子不仅会好好吃饭,还会把动不动就赌气的毛病改过来。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心理抗衡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对的就要坚持,错的要及时调整。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直接的联接叫做强化。孩子赌气不吃饭,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刺激——反应理论的逻辑关系在运作。

既:父母达不到我的要求(心理受挫)——我就赌气(不良情绪)——不吃饭(不良行为)——爸妈害怕着急(爸妈的不良情绪)——爸妈投降,哄我开心,满足我的无理要求(爸妈的不良行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我的目的(通过不正确的情绪和行为获得想要的结果,尝到甜头)——下次爸妈满足不了我的无理要求(心理受挫)——继续赌气(不良情绪)——不吃饭(不良行为)——爸妈继续害怕(不良情绪)——爸妈再次投降(不良行为)——又一次达到我的目的。如此循环,形成负性的条件反射和强化。以上过程,是在潜意识里完成和博弈的过程。父母如果屡屡投降(不良行为),则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不良结果),每次都会用赌气不吃饭(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来要挟父母。

正确的做法是形成正性的条件反射和强化:小孩子赌气不吃饭,父母通过观察,稳定情绪,不急不躁(正确的情绪),吃自己的饭(正确的行为)。父母还可以做很多美食(刺激孩子的味觉,使孩子产生生理反应),还可以放在小孩子跟前,诱惑小孩子(加大刺激,进一步产生生理反应),如果是正常的小孩子,肯定有正常的生理反应,当他们感到饥饿,肯定不会坚持多久的。

父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通过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要有观察力和定力,要给与孩子正确的刺激:包括稳定的情绪(比如语言温和,态度坚决),温柔但不妥协的行为(比如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收走),加上好的刺激物——孩子喜欢的美食和精美餐具以及好的音乐等,父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形成正确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不再通过赌气不吃饭来要挟父母了。孩子不仅会好好吃饭,还会把动不动就赌气的毛病改过来。(形成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