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受虐第六讲:家族位置与施受虐及竞争的关联

我们今天讲施受虐第六讲,主题是家族中位置的变化——施受虐作为其中的一个议题。所谓的施受虐,也是基于一方的力量强过另外一方。而施受虐的另外一个称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竞争。施受虐跟竞争的不同就在于竞争是属于两个都具有意识化程度的这么两个主体之间,他们围绕某个目标展开的竞技活动。

     我们今天讲施受虐第六讲,主题是家族中位置的变化——施受虐作为其中的一个议题。所谓的施受虐,也是基于一方的力量强过另外一方。他对所谓弱的那一方进行施压,也就是有一个强大的力量,作用于弱小方的这么一个过程这被称作为施受虐。而施受虐的另外一个称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竞争。而竞争不管是在家族中,还是在社会中、工作中、朋友之间其实都存在着。施受虐跟竞争最大的不同点则在于,施受虐属于一个看似更强那一方,他相对来说更加具有意识化的这么一个功能他知道他自己在做什么,从所谓弱者那一方去得到某些东西。不管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情感上的、或是其他的... 简而言之分为:有形或无形的利益。施受虐跟竞争的不同就在于竞争是属于两个都具有意识化程度的这么两个主体之间,他们围绕某个目标展开的竞技活动。

    其实也就是说当我们具有主体化意识,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为了什么在奋斗、想要去争取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在进行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当自己的方向清晰,定位清晰、位置清晰、就更加具有主体性。如果处在受虐的位置上,那么提示的是你更加处在一个无意识的状态中。表现为:你不知道你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番境地、也不知道为什么人家总是要欺负你、你不知道你的朋友也好,你的家人也好,你的身边的小伙伴....他们为什么总是以同一种方式对待你。

      所以竞争和施受虐在此的区别便是——个人意识化程度多少的区别的外在呈现。那么当两个人处在竞争关系中,其中一方招架不住,他可能没有对方那么强,比如自我功能的部分:包含意识化水平、逻辑能力、思辨能力、反应速度、规避风险预判的能力、外交手段、人际沟通能力、说话水平...两个处于竞争状态的人,其中一个人不如另外一个人之后那么这个关系就会从平等竞争的位置滑落成施受虐关系。

      那竞争和施受虐跟家族之中的我们自己的位置有怎样的关联呢?

      举个例子:有的人可能是独生子女,可能跟你竞争的,大概就会延展范围比如你大姨、小姨家的子女。或者是你叔叔伯伯家的子女,也就是你们平辈的这种非胞兄弟姐妹。哪种情况下就是常见的?你没有什么同胞或者是非同胞的兄弟姐妹,那你还有隔壁家的小孩在那边等着你,要跟你竞争一下。所以竞争的背后,涉及的是比较。比较我们都很熟悉了,常常在被各种比较。那么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你被拿来跟某人比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不爽?而这种不爽,其实提示的是我们在精神层面被攻击,这也就是说在精神上你正在遭受施虐。

      这样说起来其实也就意味着说,从我们出生开始精神施受虐已经随处可见了。有时候学习好被比呢,发现自己赢了,这时候为了不从“赢”的感觉上滑下来,那就得一直保持。认同被比较,或是不认同被比较,比较都还是存在在那。或者说,不管你去意识到施受虐还是不去意识到它,它也总是存在在那的。就像你家隔壁总是有个小孩一样。

      可能我们这一代多数还是有些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那一辈基本上都是很多个兄弟姐妹。多子女家庭就看得会比较直观一些,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位置。而这些位置是如何标记的呢?

     比如: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就会说,那天你的什么舅舅给我们家送了什么东西。这个话听起来非常家常对吗,然后他说他吃不完,我拿点给你。这些话语背后其实都已经是有一个先在的比较级,或者说竞争级的关系存在。就谁家拿了东西,但是你没有拿给我,没关系我给你。这是其中一层意思,那另外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他家都知道给东西,你家给了我什么东西呢?这是另外一层,那还有一层是什么呢?藉由这些给的这些东西咱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他们会介由这些东西来标记:某某家是什么类型的家庭,他们能给到我们什么。

     子女的认同在于,会自动补偿那部分缺失,为了显示自身的特异性。这时你爸在你爷爷家是排老大,你的大姑给了一些很多好吃的。然后爷爷把这些东西分给了你爸爸,但是这个时候你爸爸其实就会想:妹妹给了好吃的,那我给了什么,我好像也没什么好给,我就给点钱吧。这充分说明:子女的位置是基于父母把他们各自放在什么位置上的反应。而你爸爸的行为其实就已经是认同了,这部分比较级的竞争位置和关系,在生活中没有办法规避,也没有办法避免,甚至非常常见,非常普遍,非常家常。那么一个人的位置正是在这种家族的“小事”中,不断被锚定下来的。争着给东西属于竞争,那么这类竞争又怎么滑落成施受虐呢?

      以爸爸这边的家族来举例:

      爸爸的兄弟姐妹,有的家境更好一些更有钱,那有的家庭可能就没那么有钱,在这里我们用“有钱和没钱”进行锚定。在锚定的位置进行一个延伸,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之所以称之为“特色”正是因为比较产生的。就变成了比如:爸爸家有钱些,小姑家有文化些,大姑家人脉广些....

     这里可以往下探,是在他们成年后才有的这些标记吗?并不是!这些标记从他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便开始了。以个人特点为区分:比如老大,稳重;老二,勤快;老三,聪明;老四,活泼;老五,调皮等等。甚至在子女未出生前,父母们(爷爷奶奶)已经在心里对他们有了一个标记。这便是子女们在家族中“位置”的由来。一个孩子要存活,他便要倚赖这些标记,因为这是他之所以为他的独特标记、独特立足点。这被称之为——他者的欲望。孩子的首要前提是,接受那个欲望。所以从这个地方就已经可以看出来,子女之间一方面存在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各自的位置又是被先在确定了的。“位置的先在确定”,伴随着相应的位置的责任和传承。

     比如老大这个位置,这不是由老大可以决定的,而是由父母决定的。同时呢,接受老大这个位置就意味着他开始去承担自己的位置对“老大”的位置形成认同,他开始接受父母分配给他的任务。老二、老三、大家都是如此。这也意味着说,一方面看似没得选自己是“老大”,另一部分成为“老大”也是自己接受自己是老大之后的反应,至于做成怎样的老大,也是父母欲望及个人(主体)欲望的综合呈现。

      一个孩子其实没有办法去拒绝父母给到你的界定,可是可以更改这些“界定”。就像当你听到父母拿你跟隔壁家小孩比较的时候,不管你是很反感还是很认同或是你觉得无所谓,但这个东西你都听到了。在听到了之后,在你内心深处已经有一个反应,而这个反应在那刻已经写入你的生命,你整个人主体的历史之中,所以这是不可规避。试图去拒绝那部分写入,就容易变成自己对自己的真实经历进行篡改。而曾经发生的事情是没法儿更改的,那么就容易变成在想象中自己跟自己较劲,这类情况就容易演化成自己制造施虐和受虐两部分跟自己较劲。

      再说回来当爷爷奶奶,对老大有了一个“比较稳重、负责”的身份标记之后,那光从这个沉稳还有负责上来讲,其实也就是在这个维度上来说其他几个子女承受了精神施虐。怎么说呢?就是你不管做什么,你都没有老大沉稳,除非你做了一件特别“沉稳”的事情刷新他们的三观。作为老二、老三年来说,不然你都没有老大稳重,你都没有老大负责。所以同样的当老二身上那个特质被标定之后,不管你老大还有老三甚至老四做什么在那一点上都是比不上老二的。那老二要是非常的勤快,做事很能干,那老三和老大肯定都比不上。当父母们经常这样夸老二勤快的时候,其他兄弟姐妹听到之后也会自卑,这就等于强化了兄弟姐妹们自己的位置,那个“特点”。整个过程非常快速,一方面父母固定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同时他们也会担心自己不够特别,所以会认同后自己去强化自己的特点。各自位置一旦被分布和固定,竞争关系和施受虐关系同时存在的。而这个所谓的竞争关系像刚才说到的,当老二被夸的手,老三就想:反正我这一点比不上他,我在其他方面可以比他做的更优秀。老大也会这样想啊,所以他们可能就会在其他能力方面更加出色这是竞争。

     施受虐是什么呢?施受虐是化成无意识的自我贬低自我攻击,总觉得自己不够勤奋不够勤劳。虽然他在生活中各方面又还是蛮努力的样子,那这部分其实就认为他内化了那部分父母对老二的界定和肯定之后,他希望得到的是父母肯定老二的这个眼光这个确定。这时候就开始在幻想那个位置,那些感觉,那些他得到的东西是非常完美的...也正是这个想象让他陷入了施受虐之中。在这种多子女家庭,他者(父亲、母亲等)的欲望将他固定在那个位置上。一种彻底的不接受,会表现为什么呢?就是死!在一个家族中,如果说总是男孩儿死掉、只能生女孩儿、遗传病无法生育、怀孕总是流产...   这里涉及的是家族传承、父亲、母亲对孩子的拒绝。

      这里的拒绝更多是无意识层面的拒绝,从代际传承层面来说举个例子:比如说经历战争、饥荒、重大时代创伤...1943年左右有的人的祖父、祖母经历过那些悲惨和无比沉重的创伤,见到成片人死亡,易子而食、食黄土等。那些事件他们并不会告诉后代,但是那些强烈的恐惧感是依旧会影响到我们。我们当代明显不会饿饭了,但是他们那辈经常叮嘱的却是“多吃点”。从无意识层面我们承接了那部分情绪感受。这些感觉会传承下来,传承到我们的身体之中。甚至明明你吃不下了,你不想吃了,还是会说让你多吃点,而且甚至有的已经到接近偏执的程度他可能会盯着你,不行你得把这个吃完!这其实也饱含着施受虐的成分。那些让他们非常恐惧的,非常害怕的东西他们也许说不出那种感觉。但他们记住了那句单一的话,而那句话背后的感觉都会随着那句话在无意识中传递出来被感知到。

     家族中每个人看似被给到的东西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基于他在不同的位置上要去传承的东西不同展开。当然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只是相对公平上来讲,大家都有各自的责任,你所处的位置,每个位置的任务都不同。可能你觉得你的父母好像总是偏爱哥哥或者姐姐,好像总是不顾你?但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是他们的能力就那么多,能给你的就那么多,没有更多的东西。而以往他们可以给你更多,这是一个基于沉溺过去的想象。那么关键来了,当你能够放下那些想象的时候,就可以把施受虐转换成自己的资源。将施受虐的感觉转换成资源的前提便是,将自己的无意识意识化。那么再回过来,当足够意识化,施受虐关系便回转为有意识的竞争关系。当然,我们在生活中的竞争关系也会因为意识化程度不够,陷入施受虐关系中。

     比如你的职业是什么,这部分你在职业中的位置和家族中的位置在无意识层面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你在家族中的位置推动你选择这份职业,选择了某个身份。家族位置和社会位置不可分割。我们生下来之后,被放在了家族中的某个位置上,这个位置是我们的起点。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其实我们会被重要他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借由他们对我们经常说的话、他们经常描述我们的用词、他们经常对待我们的态度...在我们内心深处都会形成一些形象、声音、标记、特殊联想等等。比较常见的是,在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很自然有两个小人儿出来,这两个小人儿一个是所谓的正方一个是反方,中间也许还有一个在观察第三方。那这三方其实都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生长的这个环境,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内化到我们身体内部的。那些过程其实非常细微,这就需要我们在柴米油盐这类芝麻小事上提高对自己的观察和关注。因为这些内化的过程也是在这些细微之中慢慢被我们吸收,并逐渐形成到现在成了某些无意识的影响。而尽可能去了解自己如何长成了现在的自己,将它们意识化,便是化解施受虐关系的核心。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