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刃親情:是礙,也是愛。

原生家庭是孕育每個人身心靈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在成長中,我們學習著父母教的事情,經驗著被父母逗弄的歡樂與擁抱懷中的溫暖,哭笑之間即可獲得父母的滋養。在父母眼中,我們是他們的小寶貝,而在我們眼中,父母則是我們的大宇宙。凱特是一個轉介的大二學生,當時難過的情緒狀態與表情,現今想起,仍歷歷在目。

原生家庭是孕育每個人身心靈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在成長中,我們學習著父母教的事情,經驗著被父母逗弄的歡樂與擁抱懷中的溫暖,哭笑之間即可獲得父母的滋養。在父母眼中,我們是他們的小寶貝,而在我們眼中,父母則是我們的大宇宙。

凱特是一個轉介的大二學生,當時難過的情緒狀態與表情,現今想起,仍歷歷在目。

凱特來自一個純樸的家庭,爸爸靠小本生意賺錢,兩位哥哥都已經有穩定的工作,而媽媽則為一家公司的會計並在下班後照顧著身心障礙的龍鳳胎弟弟。雖然家境並非優渥,不過凱特的毅力與自我激勵,使其大學成績不錯,擁有多重興趣,並積極參與社團活動。

這次的轉介,看著坐在我眼前的女學生,我好奇著她的身上正寫上什麼樣的故事。

會談的開始,凱特的心是混亂且隔離的,難以從話中聽見清楚的邏輯,且難以形成眼神交流,眼睛不是直直地望著地板,就是緊閉雙眼與嘴唇,忍住哭泣,好像心理師的存在是那麼樣的可有可無。在不斷了解後,家庭成員的爭吵、承受家裡的責任、幼年時的陰影等,在與爸爸一次的激烈爭吵後排山倒海而來,使凱特情緒崩潰、大哭,出現疑似的幻聽與幻視狀況,情況非常不樂觀。第一次會談時,可以感覺到凱特的擔心與防衛,然而混亂的狀態則清楚呈現在凱特缺乏組織架構與邏輯的對話裡。我試著給予凱特更多時間述說著似乎雜亂無章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演,故事的主軸逐漸浮現。

年幼時的凱特,小小的身體,乾淨的心靈,似乎正期待著接受與體驗這個全新的世界,然而,凱特的幼時並不是按照這樣的劇本上演。小時候的凱特就需要開始學習快速的成長,智能障礙的龍鳳胎弟弟的照顧責任順勢的落在了凱特的身上,凱特需要無時無刻在弟弟身邊,協助他完成日常生活的事情,如:吃飯、穿衣,有時也需要扮演保母的角色,照料好弟弟的基本生活所需,當然還有許多不可或缺的家事在等著她,掃地、拖地已是凱特最熟悉的工作項目了。兩位哥哥在家中仍須負擔些許家務,唯獨缺少了照顧弟弟的頭疼事項,因此自由許多,常常可以往外跑,參加朋友的聚會,偶爾來個晚歸,玩個痛快。

談起對照顧弟弟時的感受,凱特說著「沒辦法啊,他是我弟弟,我們又是龍鳳胎,好像我跟他最親近,這樣的責任我早就已經習慣了……」在凱特的淺淺微笑下,我猜測著這些習慣背後的感受是些什麼。「所以你的童年生活,就是不斷在照顧弟弟和家裡的過程中成長,缺少了玩樂的童年經驗,讓我覺得好像很可惜。」凱特安靜了,沉靜了許久,似乎在思考些什麼。「我覺得我好像很罪過,好像總會有這樣的想法,讓我覺得照顧弟弟是一件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罪過?一個我沒想過的詞。「跟弟弟一起出生,不過我沒事、很正常,但弟弟卻是多重障礙,無法像我一樣過個正常的生活,好像…好像…就像是我造成的,好像我也需要幫父母分擔一樣。」凱特緊咬著嘴唇,不讓自己哭出聲音,然而無法抑制的眼淚卻不斷落下。猜的果然沒錯,凱特眾多習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委屈、辛酸、一個兒童的失落、無助和自責,小小的凱特心中承接如此複雜、矛盾的情緒,卻沒有一個適當的語言、一個適切的對象可以述說和涵容,獨自在自己的世界裡,反覆地被這些痛苦的感受侵蝕。年幼的心靈在逐漸成長後,除了隱藏內心的堅強外,外在的表現開始變調了。

談起國高中時的生活,凱特憶起「國高中的時候,其實我很不乖,應該是爸媽跟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吧,我不喜歡上課、作業也很少準時完成,所以我很常翹課,也轉學過。在班上的成績不算太差,但我就是不想寫。」聽著凱特的故事,很像時下叛逆青少年的典型態度。看來凱特的國高中生活似乎也不太好過,「那這過程你怎麼走過的啊?」我好奇地問著。「就亂過了,不想去學校就到處在外面晃,交了一些男朋友,家人很反對,但我不理他們。」凱特的高中生活在一兩次的轉學中渡過,另凱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女生的輔導老師,我最喜歡她的聲音,好好聽、很溫柔,我比較願意跟她說話。」在凱特講述這些從前過往時,常常聽見「反正爸媽也不會在意、他們不會留意啦、他們沒有空管我」,令我不禁好奇凱特的家庭成長背景以及家人間互動會是什麼樣子。

「我現在終於知道怎麼形容我自己在家的樣子,我很像一台監視器,不斷地看著家人的一舉一動,需要什麼幫忙,或要做什麼事情,我就趕快去做。」我詢問著「當個不能眨眼的監視器好累啊,你不僅眼睛會累,身體也會累吧!」當個24小時不休息的監視器,時時刻刻看照著家裡,這些壓力與責任已經超出了一位19歲少女的身心,使凱特因為這點減少回家的次數,卻又被矛盾的罪惡感指責著。

這幾次的會談下來,聽見了許多來自原生家庭對一個女兒的期待、「親職女兒」錯位的壓力、未被聆聽的情緒、想獲得讚美肯定與擁抱的需求等等,當停在當下並把此狀況反應給凱特時,斗大的淚滴頓時不停的從眼眶裡流出,閉起眼睛、緊咬著嘴唇,卻無法發出一字一句,可以想見凱特來自多麼情緒表露備受壓抑的家庭環境啊!

經過六次的諮商與評估及情緒宣洩後,凱特的情緒漸趨穩定,會談中的表情、眼神與肢體也較為放鬆,眼神接觸變多,對話也較為結構,會談的焦點逐漸浮現,使凱特知道自己的生命經驗裡存有許多議題需要討論,心情也容易受到影響,不過要去碰觸如此深刻又痛苦的早年經驗,使其陷入猶豫並從諮商關係中開始退卻,在不知是否持續會談中躊躇不前。我試著同理凱特的恐懼與害怕,涵容她的退縮,討論著猶豫背後的擔心,接納凱特覺得舒服且較無壓力的諮商節奏,然而,是否持續會談的答案,我讓凱特帶著這幾次的會談經驗與所得回家思考,預計下次會談討論。

在下次的會談前,收到來自凱特一篇長達兩頁A4的信,裡面述說著從前痛苦的生命、六次諮商的感受,以及最後的答案,「每次的諮商好像就拔除心中的一根刺,有難過,也有歡笑,漸漸的更清楚我的難過與傷痕的源頭,這是人生的重要課題,我會鼓起勇氣面對!」還有多少的刺,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能一一拔除,而凱特將秉持這樣的努力繼續敘說著自己的故事。

以凱特的例子而言,自小在一個壓抑情緒表達與鼓勵的家庭中成長,幼時凱特承受的巨大壓力似乎變得理所當然,少了來自父母的肯定與讚美,我仍印象深刻凱特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只是希望他們多看我幾眼、多聽聽我說話而已」。當需要被傾聽、被愛的需求未被滿足時,就會以另一種方式呈現,於是出現了凱特國高中的動盪期,現在又因為與父親的爭吵,使過往壓抑的情緒與回憶,一次湧出。然而,凱特秉著勇氣、毅力與對家人的愛,決定為自己的人生勇敢的試一場。在諮商中,往往需要探討許多議題,而這些議題多半是被個案所不願訴說或想起的。當需要碰觸敏感話題時,心中的阻抗與逃避可想而知。因此,試著同理與了解阻抗後的原因,讓抗拒背後的故事得以展現,不僅可協助個案清理情緒、自我整理,並可建立「同頻」的諮商步伐。

上一篇:失戀的滋味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