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晚熟的成人

《晚熟时代》是台湾心理学家王浩威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杂文集。书中描述了当今台湾社会与青年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读完全书,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从历史角度对“儿童”、“青少年”、“成年涌现期”这些名词的分析了。“成年涌现期”,描述的是目前处在二十多岁的大部分群体。

《晚熟时代》是台湾心理学家王浩威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杂文集。书中描述了当今台湾社会与青年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读完全书,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从历史角度对“儿童”、“青少年”、“成年涌现期”这些名词的分析了。

“成年涌现期”,描述的是目前处在二十多岁的大部分群体。2000年美国社会学者Arnett提出了“成年涌现期”这一名词,意思是在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应该在青少年和完整的成年之间增加一个新的阶段,就叫做“成年涌现期”。

这个阶段的个体相比青少年期已经更加成熟,但是相比成年人却又缺少独立、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Arnett提炼了这个阶段的五个特色,分别是:自我认同的探索、不稳定、只关心自我、感觉两边都不是、充满可能性。

然而,这个名词似乎还没有深入人心。

尽管如此,我们耳熟能详的儿童、青少年这些名词也并不是一直存在。

儿童概念在中世纪后期才出现。在中世纪之前,儿童期甚至都不存在,小孩一旦体力能够达到勉强自立时,就混入了成年人队伍,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工作、一样生活。

青少年的概念在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工业社会之前也不存在青少年这个阶段,那时候只有小孩和成人的区别。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末,当时的罗密欧是十六岁,朱丽叶是十四岁,朱丽叶的母亲则是二十八岁。

在对当今社会育儿市场繁荣和育儿焦虑的分析上,书中也给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

我们当下社会中的年轻父母在育儿问题上,可能面对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困扰。

在过去,就算父母不够成熟,但是还有一个村落或者一个社区中的人会一起帮忙抚养孩子。而现在的年轻父母,则缺少这样的支持。

现在年轻父母的父母不熟悉这个时代,所以无法给予养育孩子方面的意见,而且年轻父母们也没办法体验到一个社区一起养育孩子的支持。

这个时代的年轻父母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独自面对亲职育儿工作的父母。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